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苏轼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全文: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
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
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
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
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
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苏轼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苏轼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书法作品欣赏
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洞庭湖”。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轩辕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龙舞

指舞龙灯。古时用以祈雨,谓用假龙可引真龙来下雨。

钧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 高诱 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记》:“钧天无人帝悲伤,謳吟下招遣 巫阳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钧天。”

(2).引申为帝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岁费金钱亿万计,以储钧天之选。”

(3).“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钧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韵元日朝贺》:“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綵霞。”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

苏轼名句,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