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滋荣,三田溉济

王哲恣逍遥

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王哲的《恣逍遥》

全文:
摆脱浊醪,凭传清水。
这滋味、香甜真美。
过得重楼,全无滓秽。
五门开、浇淋就中忒锐。
七宝滋荣,三田溉济
十分用、刀圭和秘。
结作真晶,明明殊丽。
山峰上、风月共邀出世。

王哲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七宝

(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滋荣

生长繁茂。 汉 张衡 《归田赋》:“於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鬱茂,百草滋荣。”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临 漳水 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宋 曾巩 《薤山谢雨文》:“迺戊辰云起西北,至夕大雨,达於甲戌,四境告足,麦则滋荣,稻可播种。” 李大钊 《危险思想与**》:“你怎样禁止他、制抑他、绝灭他、摧残他、他便怎样生存、发展、传播、滋荣,因为思想的性质力量,本来如此。”

三田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孔颖达 疏:“一岁三时田猎。猎在田中,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唐 吕岩 《赠刘芳处士》诗:“悠悠忧家復忧国,耗尽三田元宅火。” 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沉钦韩 注引《玄奥集》:“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 明 宋濂 《傅同虚像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内兮,则游神乎八天。”

溉济

谓灌通调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终始》:“春夏阳多而阴少,秋冬阳少而阴多,多少无常,未尝不分而相散也。以出入相损益,以多少相溉济也。”

王哲名句,恣逍遥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