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波若悟同中异,一指何妨半与全

乾隆泛月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泛月》

全文:
渐上东冈素彩鲜,晚凉试泛木兰船。
那忘前岁曾游景,却喜今秋初度圆。
赤壁移来紫塞外,银河朗到白榆边。
印波若悟同中异,一指何妨半与全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波若

梵语的音译。佛教谓离一切分别执着的大智慧。也称“般若”。《南齐书·顾欢传论》:“道家之教,执一虚无,得性亡情,凝神勿扰;今则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岂有道之可名,寧餘一之可得?” 唐 李峤 《上应天神龙皇帝册文》:“自非冥符幽赞,睿感潜通,何以承波若之护持,享高明之福助。”

一指

(1).一个指头。《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宋 苏辙 《御风辞》:“子轻如鸿毛,彼将以为千石之钟;子细如一指,彼将以为十仞之墉。”

(2).一次指点,或一下指向。 汉 王充 《论衡·程材》:“直言一指,触讳犯忌。”《晋书·苻生载记》:“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天戈一指士争奋,鼠窜狼奔返 晋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们脚上的伙计们回来了?’”

(3).《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谓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故无是无非。后因以“一指”为齐是非得失之典实。 晋 潘岳 《秋兴赋》:“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於一指。”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虚以同条,齐得失於一指者,爱恶未始有所繫,穷通不足以滑和。”参见“一指马”。

(4).一个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乾隆名句,泛月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