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视秋涛空渺弥,旧处鱼龙皆细物

僧齐己相和歌辞善哉行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僧齐己的《相和歌辞善哉行》

全文:
大鹏刷翮谢溟渤,青云万层高突出。
下视秋涛空渺弥,旧处鱼龙皆细物
人生在世何容易,眼浊心昏信生死。
愿除嗜欲待身轻,携手同寻列仙事。

僧齐己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僧齐己下视秋涛空渺弥,旧处鱼龙皆细物书法作品欣赏
下视秋涛空渺弥,旧处鱼龙皆细物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渺弥

见“ 渺瀰 ”。

亦作“ 渺弥 ”。水流旷远貌。《文选·木华<海赋>》:“冲瀜沆瀁,渺瀰湠漫。” 李善 注:“渺瀰湠漫,旷远之貌。” 唐 李咸用 《江南曲》诗:“晚云接水共渺瀰,远沙叠草空萋萋。”《西游记》第四三回:“牛羊不饮嫌深黑,鸦鹊难飞怕渺弥。” 陈三立 《崝庐书所见》诗:“昨岁备枯旱,今岁困渺瀰。”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细物

小事物。《列子·天瑞》:“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晏子春秋·谏下二三》:“ 景公 走狗死,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晏子 闻之,諫。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及 三閭 《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僧齐己名句,相和歌辞善哉行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