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万年占气脉,须教一着顿精神

宋伯仁贺游先生再入元枢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宋伯仁的《贺游先生再入元枢》

全文:
粤从宝绍历嘉淳,国事如棋局几新。
欲识万年占气脉,须教一着顿精神
重臣休惮头盈雪,赤子咸期屋自春。
天下倚公心更切,泰山宗社在垂绅。

宋伯仁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宋伯仁欲识万年占气脉,须教一着顿精神书法作品欣赏
欲识万年占气脉,须教一着顿精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万年

极其久远的年代

气脉

(1).血气与脉息。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 扁鹊 抚息脉而知疾所由生,阳气盛则损之而调阴,寒气盛则损之而调阳。是以气脉调和,而邪气无所留矣。”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盖心神气脉一体,歆合之真,肫肫恳至,有莫知其所由然者,自天命也。”

(2).谓诗文的气势、结构、脉络。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许浑诗》:“观下句对‘ 巴 蜀 雪消春水来’,气脉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诗虽工,气脉不贯。”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的艺术与思想》:“但是《远游》则与 老 庄 的气脉相通,合于 老 庄 的思想。”

(3).指信息往来、联系的渠道。 明 唐顺之 《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余以为其自同者始於气脉之相贯,其自异者始於气脉之相壅。是以长、正与司徒气脉恆相通,惟司牧焉是赖。” 明 张居正 《答两广殷石汀》:“且府江一带,咸有兵船往来,亦可以弹压 猺 人,通 苍梧 之气脉。”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 俺 酋老矣; 黄 酋穷蹙无赖。虏中之势,在此二人,须常与之气脉相通乃可。” 龚振黄 《青岛湖》第二章:“一旦有事,可以直封 渤海 海口,而 北京 直成死囚,南北之气脉断矣。”

(4).指风气,习俗。 汉 贾谊 《新书·礼》:“民心不挟诈贼,气脉淳化。”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

(5).犹气运。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不知 唐 祚至此,气脉浸微。”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 淮海 维扬 ,万里江山气脉长。”

(6).旧时堪舆家称山水走向中的灵气。认为宅基、墓地是否灵气所钟,足以决定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有龙真而穴未真者,气脉未住也,故好奇者有斩龙法。” 清 袁枚 《新齐谐·介溪坟》:“若葬此,子孙虽贵,但气脉大迟,恐在六七世后耳。”

一着

亦作“ 一着 ”。1.本谓下棋落一子。亦指行事的一个步骤。 宋 陈亮 《与吕伯恭正字又书》:“方欲出耕於空旷之野,又恐无退后一着。” 明 杨慎 《大颠书》:“如善奕者常留一著, 欧公 之於 师鲁 留一著也。”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栖逸》:“二公平日对奕, 徐 高於 苏 ,是日 养直 拈一子,笑视 师川 曰:‘今日还须让老夫下此一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陈侍御奏摺》:“我之见事独迟,每每输人一著。”

(2).一件事。《景德传灯录·南岳金轮可观禅师》:“师问僧:‘作么生是覿面事?’曰:‘请师鉴。’师曰:‘恁么还当么。’曰:‘故为即不可。’师曰:‘别是一著。’”

(3).指武术的一个招数。《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女子收回左脚,把腿跟向地下一碾,轮起右腿甩了一个‘旋风脚’……这一着叫作‘连环进步鸳鸯拐’。”

(4).比喻一个计策或手段。 茅盾 《子夜》十一:“我早就料到有这一著,所以我上次劝你耐心笼络 曼丽 。”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七:“他急着要决定一个办法,他全家的命运怎样,就全在这一着。”

亦作“ 一着 ”。一经接触。《晋书·贾充传》:“时 西域 有贡奇香,一著人则经月不歇。”

见“ 一著 ”。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宋伯仁名句,贺游先生再入元枢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