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张嵲题营山法幢院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嵲的《题营山法幢院》

全文: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
新竹雨来香,余花夏方吐。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

张嵲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避地

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2).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后坐事左转 芒 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 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三巴

(1).古地名。 巴郡 、 巴东 、 巴西 的合称。相当今 四川 嘉陵江 和 綦江 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建安 六年, 鱼復 蹇允 白 璋 争 巴 名, 璋 乃改 永寧 为 巴郡 ,以 固陵 为 巴东 ,徙 羲 为 巴西 太守,是为 三巴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玄 以 桓希 为 梁州 刺史,分命主将戍 三巴 以备之。” 胡三省 注:“ 三巴 , 巴郡 、 巴东 、 巴西 也。 杜佑 曰: 渝州 ,古 巴国 ,谓之 三巴 。以 閬 、 白 二水东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也。”

(2).多泛指 四川 。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遵 文翁 之遗训,学富 三巴 。” 明 施敬 《巴阳夜泊》诗:“独棹 三巴 夜,秋高片月孤。” 黄钧 《自成都归舟中作》诗:“久客 三巴 事可哀, 锦江 七月放船回。”

精蓝

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 宋 高翥 《常熟县破山寺》诗:“古县沧浪外,精蓝縹緲间。” 元 戴表元 《题东玉师府所藏<潇湘图>》诗:“今日精蓝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吴伟业 《代具师答赠》诗:“早得此贤开讲席,便图作佛住精蓝。”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张嵲名句,题营山法幢院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