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山东连岁荐饥百姓艰苦之状东巡曾所目睹故不》

全文:
调幕惟予责,祈年志靡已。
宇县既云广,保赤无遐迩。
水旱近何多,讵可诿常有。
独兹山左民,逢歉连年矣。
老弱委沟壑,壮者半流徙。
疾苦经目击,赈恤莫迟待。
杂咏成四章,感愧由衷已。
归来哀惨中,不敢忘东鄙。
大僚及科道,亟往代予视。
宁滥无或遗,足括荒政体。
如婴乳而哺,如病药以医。
三时喔咻之,介遗延至此
皇天生物心,悔祸降康祉。
披来公奏章,禾稼登场美。
民艰因以愁,民苏得无喜。
元气未易复,既喜忧还继。
尚有偏灾者,虽小应抚敉。
嗟嗟我臣工,敬惧勿暂弛。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正*法;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遗延

犹延续。 晋 潘岳 《赠王胄》诗:“情有遗延,日无餘景。”

至此

(1) 到此

你领着他们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时

至此,共有五十个人报名

(3) 达到这种情形

事情缘何至此?

乾隆名句,山东连岁荐饥百姓艰苦之状东巡曾所目睹故不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