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邵雍书皇极经世后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邵雍的《书皇极经世后》

全文:
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
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
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
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
两汉骧龙凤,三分走虎狼。
西晋擅风流,群凶来北荒。
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
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
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
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
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
隋能一统之,驾福于巨唐。
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
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中央。
一万时区字,四千年兴亡。
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
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
或创业先后。
或垂祚短长。
或奋于将坠,或奋于已昌。
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
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
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
*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
剧力恣知噬,无涯罹祸殃。
山川才表里,丘陇又荒凉。
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
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
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

邵雍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邵雍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书法作品欣赏
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唇齿

(1) 唇和齿的合称

(2)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吴、 蜀乃唇齿也。——《三国演义》

(3) 议论

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里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金**梅》

疾亟

(1).疾革。《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举,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思择人未得而疾亟,乃以宦者 宋光嗣 为枢密使判六军而 建 卒。”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家传》:“姑疾,侍汤药累月不安寐。疾亟,祷於神,愿以身代。”

(2).急迫地。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世宗 ﹞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疾亟请移就外留之,不可。”

膏肓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杜预 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后遂用以称病之难治者。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夫治膏肓者,必进苦口之药;决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题谢少卿药园》诗之二:“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郁达夫 《自述》诗之五:“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难以救药的失误或缺点。《世说新语·俭啬》“ 王戎 俭吝”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性至俭,不能自奉养,财不出外,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忽捧教命,乃知幸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没,復起为人。” 清 钱谦益 《与卓去病论经学书》:“犹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学之膏肓,而起其废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关键。《魏晋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卞鉴暨妻刘氏墓志》:“神都之阳,天闕之下,地乃膏肓,县连 京雒 。” 唐 张祜 《感河上兵》诗:“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明 史可法 《请尊上权化水火疏》:“今忧时愤慨者,谓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钱,二语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为弦韦。”

(4).中医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分寸歌》:“魄户膏肓与神堂。”注:“从魄户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邵雍名句,书皇极经世后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