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颇叶韵高低,然而彼此两不知

乾隆闻蝉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闻蝉》

全文:
万物凭生各趋时,率因暄寒为早迟。
山庄今日始闻蝉,南北气候殊若斯。
讵惟气候殊,声音亦异其。
北蝉声雄粗且野,南蝉声细清以凄。
大抵气禀分人性,而众生类咸随之。
蒙古遂谓绰尔齐,曲项芦管和以吹。
有时颇叶韵高低,然而彼此两不知
岂非幕天席地中,若人若物同蒙大造同熙怡。
小哉俞琰席上腐谈,独举昭君笑其浑不似,而又讹为火不思。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叶韵

亦作“ 叶韵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见“ 叶韵 ”。

高低

(1) 无论如何

嘴都说破了,老王高低不答应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终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高低叫他弄丢了

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 袁枚《祭妹文》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乾隆名句,闻蝉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