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克敌在良弓,岂问乌号与繁弱

梅致和良弓行

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梅致和的《良弓行》

全文:
秦王英武擒黑闼,玉帐鸣弦不虚发。
由来克敌在良弓,岂问乌号与繁弱
材干坚良胶漆固,圆穹宣精列躔度。
两端骨弭亦光泽,虬啮重渊挟中弣。
东征西讨良汝资,用之则安舍则危。
发硎金镞霜入楛,急弦送羽高横飞。
将军贝胄五花马,十年讲武长城下。
振旅归来献功绩,玈矢彤弓自天锡。

梅致和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克敌

打败敌人。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肃宗四》:“逆贼有必亡之势,诸将有克敌之能。”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类乎投降’,‘机会主义’,这是近十年来‘新形式的探求’的结果,是克敌的咒文,至少先使你惹一身不干不净。”

良弓

(1).好弓;强弓。《墨子·亲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 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清 吴锡麒 《<陔馀丛考>序》:“夫良弓九合,斯称鉅黍之名。”

(2).指擅长制弓的人。《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明 何景明 《内篇》:“良弓之子,不失为箕,失其弓矣!”

乌号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 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 黄帝 ,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太平御览》卷三四七引 汉 陈琳 《武库赋》:“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之二:“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休得把乌号架,休得把青茎射。”

(2).表示对死者哀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匡俗 ﹞屡逃徵聘,庐於此山,时人敬之。 俗 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宋 叶适 《何参政挽歌》之二:“佳哉凤凰壠,悲甚付乌号。”

(3).称人死亡的敬辞。《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论》:“及回鑾輅,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覩为君之德也。”

繁弱

古良弓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鲁公 以大路、大旂, 夏后氏 之璜, 封父 之繁弱。” 杜预 注:“繁弱,大弓名。”《荀子·性恶》:“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晋 刘琨 《扶风歌》:“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之一:“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梅致和名句,良弓行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