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惠能修行颂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惠能的《修行颂》

全文: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
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
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惠能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无顿

(1).佛教语。谓没有顿悟。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

(2).犹不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折来休似年时,小窗或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迷悟

迷惑与觉悟。《景德传灯录·富那夜奢》:“迷悟如隐显,明闇不相离。” 明 袁宗道 《读<论语>》:“忧乐之机,係一念迷悟间耳。” 朱自清 《毁灭》诗:“在我对着黑毧毧又白漠漠的将来,不知取怎样的道路,却尽徘徊于迷悟之纠纷的时候,那时候她和他便隐隐地显现了。”

迟疾

亦作“遟疾”。1.或快或慢;快慢。《尉缭子·勒卒令》:“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后汉书·律历志中》:“月行当有遟疾,不必在牵牛、东井、娄、角之閒。”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夫沿 河 而下,苟不止,虽有迟疾,必至於海。”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岂所谓历理者七政盈缩迟疾之所以然?”

(2).犹早晚。《三国志平话》卷上:“外有 曹相 、 刘备 两军势甚,兼 沂 泗 两河浸 下邳 ,粮食闕少,迟疾困破 下邳 ,众人皆死。”《三国志平话》卷中:“ 玄德 曰:‘ 关 张 兄弟并众官,準备衣甲,迟疾早晚, 曹公 兵至。’”

惠能名句,修行颂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