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名已出诸公右,往事都归一笑中

董嗣杲思隐二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思隐二首》

全文:
岌页愁城不可攻,三年心事入秋空。
虚名已出诸公右,往事都归一笑中
植杖耘田思北墅,补炉煮药老西风。
临归自照凉池影,不与初来面目同。

董嗣杲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董嗣杲虚名已出诸公右,往事都归一笑中书法作品欣赏
虚名已出诸公右,往事都归一笑中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归一

亦作“ 归壹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董嗣杲名句,思隐二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