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作者: 薛逢朝代: 唐代

原文

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
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
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诗词问答

问:《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的作者是谁?答:薛逢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薛逢的名句有哪些?答:薛逢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薛逢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书法作品欣赏
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48-56

参考注释

上人

(1) 旧时尊称僧人

(2) 佛教称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职位高的统治者

(4) 上等人

农工商贾劳苦营生,非上人之所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驾于他人之上

白蘋洲

生满蘋草的水边小洲。蘋,水草,叶浮水面,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蘋

霅水

即 霅溪 。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霅水 亦 若水 之异名也,水深不可测。俗谓之 霅水 。”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诗:“ 霅水 徒清深,照影不照心。”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参见“ 霅溪 ”。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雨暗

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元 赵孟頫 《次韵观复表兄见简》之二:“泥深妨步屟,雨暗只空村。”

渔火

指渔船上的灯光,火把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红树

(1).盛开红花之树。 唐 王建 《调笑令》词:“红树,红树,燕语鶯啼日暮。” 宋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诗:“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緑无涯。”

(2).指经霜叶红之树,如枫树等。 唐 韦应物 《登楼》诗:“坐厌 淮南 守,秋山红树多。”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秋夜旅思》曲:“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

碧流

绿水。 唐 孟浩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诗:“洲势逶迤遶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后蜀 顾敻 《河传》词:“碧流纹细,緑杨丝輭。” 宋 苏轼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应修人 《新柳》:“软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公凭

官方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窃谓立条已经数年,海外无不闻知,而 徐积 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讯北风发时,从舶商经所在舶司陈告,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公凭。”

寄语

传话给某人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寄语故人

霜鬓

亦作“ 霜髩 ”。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 宋 苏轼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 清 姚潜 《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

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