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向高纶扉奏草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题叶向高纶扉奏草原文

三朝元老赞黄扉,礼貌犹存策画违。

持正已怜成末弩,锄奸终是昧先几。

行危言逊时无奈,不佞而贤责有归。

独恨昏庸是天启,坐令宗社式沦微。

诗词问答

问:题叶向高纶扉奏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叶向高纶扉奏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叶向高纶扉奏草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一

2. 向高为当时正人颇负重望及再入内阁值逆阉结党弄权时事日非竟不能有所弹劾惟事委曲调停乞休之疏六十馀上终亦得请刓方为圆不能免责贤之备云

参考注释

三朝元老

(1) 原指先后受三世皇帝重用的大官;后用来讽刺在几个王朝当官的人

(2) 在某个政府部门任职很久,已经经历了几个领导的人,也比喻在一个部门工作时间长、资格老的人

黄扉

(1).古代丞相、三公、给事中等高官办事的地方,以黄色涂门上,故称。《南史·梁武陵王纪传》:“ 武帝 诸子罕登公位,唯 纪 以功业显著,先启黄扉。” 唐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黄扉议政参元化,紫殿称觴拂寿星。”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黄扉霞彩,平泉波影,緑树阴浓掩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2).指丞相、三公、给事中等官位。《旧唐书·郭承嘏传》:“ 文宗 谓宰臣曰:‘ 承嘏 久在黄扉,欲优其禄俸,暂令廉问近关。而諫列拜章,惜其称职,甚美事也。’乃復为给事中。”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一:“给事舍人曰黄扉。”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乙亥纠义兵勤王,终以罔功,患难倚之为重。虽名为相,黄扉之贵,万钟之奉,无有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恃权抄没》:“衮衣玉带位黄扉,执掌朝纲恁敢欺。”

(3).指宫门。 唐 陈子昂 《唐故循州司马申国公高君墓志铭》:“含章丹穴,籍宠黄扉。”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 赵殿成 笺注:“黄扉犹黄闥,禁门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本朝 汉 臣入相,或迴翔部寺,或敭歷省臺,及身侍黄扉,大抵皤髮耆硕矣。”

礼貌

(1).以庄肃和顺之仪容表示敬意;尊敬。《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赵岐 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孟子·离娄下》:“ 公都子 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赵岐 注:“又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寄信之人,乃 唐 朝侍御史。你须要礼貌他,不可妄自尊大。”

(2).今指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恭敬谦虚。如:礼貌待客是商业服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

策画

亦作“ 策划 ”。谋划;计谋。《后汉书·隗嚣传》:“夫智者覩危思变,贤者泥而不滓,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復得。” 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将军遥策画,师氏密訏謨。”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人之常情,谁不爱富贵而畏刑祸,於是搢绅大夫望风承流,竞献策画,务为奇巧,捨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清 魏源 《再上陆制府论下河水利书》:“前此种种策画,皆题目过大,旷日无成,均可束之高阁。” 宋庆龄 《为新中国而奋斗·两个“十月”》:“那时候, 孙中山 也正在想望着、策划着 中国 的自由。” 张明生 《“炭古佬”当县长》:“我有意谈起教育局长和商会会长,在谈话中我了解到老百姓对这两个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县农会就是这两个家伙亲自策划搞垮的。”

持正

(1).持守公正。《史记·东越列传》:“ 繇王 不能矫其众持正。”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四:“检察官要求死刑,但陪审官很公平持正,判决 鲁非优 无罪。”

(2).操守正派。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诗:“推诚鱼鱉信,持正魑魅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久欲与相公纳一侧室,一来为相公持正,不好妄言;一来未得其人,姑且隐忍。”

末弩

“强弩之末”的省语。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赵承旨 首倡 元 音……然体裁端雅,音节和平,自是胜国滥觴,非 宋 人末弩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国语》, 左氏 末弩乎?”参见“ 强弩之末 ”。

锄奸

铲除奸臣、奸细

锄奸务尽

先几

预先洞知细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 何廷玉 、 罗万象 等数十辈,皆以失旨伏诛,仙姑明哲先几,即谓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速著先几之识,勿貽后至之诛。”

行危

(1).行为正直。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亢仓子·贤道》:“有识之士,行危而色不可踈,言逊而理不可拔。”

(2).做危险的事。《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史记·刺客列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不佞

(1).无口才。《论语·公冶长》:“ 雍 也,仁而不佞。” 邢昺 疏:“佞,口才也。”

(2).谦辞,犹言不才。《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某不佞,自以为无三者之患而独有忧世之心。” 清 戴名世 《疑解》:“僕不佞,适有类於北宫子。”

(3).用作谦称。《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不佞不能与二三子同心,而以为皆有罪。” 明 高攀龙 《讲义·小引》:“不佞幸从诸先生后,不能无请益之言。”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该堂将我住址写下,而至今不将书目寄来,可见嘴之不实,因此不佞对之颇有恶感。”

责有

追求实有的形态。《文选·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李周翰 注:“责,求也。文章率自虚无之中以求其象。”

昏庸

昏头昏脑,毫无才干(这么一个昏庸的家伙)

天启

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公元1621—1627年)

天启壬戌秋日。——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宗社

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