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

作者: 王邦畿朝代: 明代

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原文

腊尽江风杨柳丝,楼台晴日迥生姿。

周公坐论三王道,方叔行看六月师。

石室天光云欲晓,桂林春色雨初滋。

劳劳西望旌旗远,元老谋猷见此时。

诗词问答

问: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的作者是谁?答:王邦畿
问: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奉送瞿阁老出镇桂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柳丝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晴日

晴天。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 * 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明 高启 《雨中晓卧》诗之一:“閒人晴日犹无事,风雨今朝正合眠。” 毛 * 《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嬈。”

生姿

现出美好的风度或姿态。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凌厉中原,顾盼生姿。” 艾芜 《欧洲的风》:“路边的草和树叶,一下子都摇曳生姿起来。”

公坐

(1).因公务犯罪。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坐者,以法律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邓餘庆 ,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詔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

(2).谓公众场合。《宋书·袁湛传》:“ 重 ( 谢重 )子 绚 , 湛 之甥也,尝於公坐陵 湛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对众,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对各人家属同行引审。”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汤 、 周武王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三王,谓 夏 、 殷 、 周 也。 夏后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赵岐 注:“三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是也。”(3)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汤 復於 汤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门; 越王 栖於 会稽 , 秦穆公 败於 崤塞 , 齐桓公 遇贼, 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韦昭 注:“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称。(1) 汉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凤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颜师古 注:“三王,谓 邛成侯 及 商 、 凤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汉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骏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释之 之听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玙 、 王瑨 。《新唐书·王珣传》:“﹝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与兄 璵 、弟 瑨 以文学称,时号‘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绪 、 王仲舒 。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方叔

周宣王 时贤臣。《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蛮荆 来威。” 郑玄 笺:“ 方叔 先与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蛮荆 ,皆使来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石室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桂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69万。历来为南岭以南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以奇丽的喀斯特风光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劳劳

怅惘若失的样子。一说惆怅忧伤的样子

举手长劳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元老

古时称天子的老臣,现指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

谋猷

计谋;谋略。《书·文侯之命》:“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宋书·刘穆之传》:“故尚书左僕射、前将军臣 穆之 ,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端谋猷,外勤庶政。”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事既违例,势必反驳而已,安有以手足而参谋猷哉?”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