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

作者: 苏颂朝代: 宋代

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原文

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宵眠一毡蒲,昼食几稻粱。
净众集善缘,勇猛能自强。
瑞相严中楹,梵夹罗四旁,轩窗据苍崖,松竹围重冈。
不杂人世喧,更觉禅味长。
我尝命宾友,间或携肴觞。
中休憩丈室,远览登上方。
念昔保城堑,屹然壮金汤。
列刹以百数,息民殄千殃。
爰居尽乐土,利用无缺{左爿右斤}。
遂使吴会俗,长为礼义乡。
何独竺乾域,宝山亦清凉。

诗词问答

问: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的作者是谁?答:苏颂
问:次韵三弟学士题七宝英师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岩居

亦作“嵓居”。山居,多指隐居山中。《庄子·达生》:“ 鲁 有 单豹 者,巖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 唐 权德舆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诗:“ 綺皓 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巖居。” 宋 范仲淹 《赠方秀才》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清 周亮工 《赠胶西张用之》诗:“如此巖居应满志,自忘宿世占时名。”

幽胜

(1).幽静而优美。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池上建有 莲花菴 、 浄业寺 ,及王公贵人家水轩、水亭,最为幽胜。” 清 朱仕琇 《髻亭记》:“ 灵应峯 向属僧居,地称幽胜。”

(2).指幽静的胜地。《新唐书·裴度传》:“沼石林丛,岑繚幽胜。”

俗累

世俗的牵累;烦冗的杂务

出家人怎会有这么多的俗累呢?

霄辔一永矣,俗累从此休。——南朝梁·沈约《东武吟行》

忧伤

忧愁哀伤

内心忧伤

山腋

山峡。 宋 韩驹 《入鸣水洞循源至山上》诗:“其东匯民田,又北寻山腋。断崖如破瓜,飞瀑中荡激。”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峯乱迭。”

法云

佛教语。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华严经·入法界品》:“深入菩萨行,乐闻胜法云。”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廕法云於六合,扬慧日於九天。”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清 徐夔 《大云庵访子美旧址》诗:“白石巖扉挂薜萝,法云深处鬱嵯峨。”

昼食

(1).午饭。《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饮鴆 * ……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慟左右。”《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支助 到第三日,约莫昼食时分,又踅进去,闪在槅子旁边隐着。”

(2).白天的饭食。 宋 王安石 《赠曾子固》诗:“宵牀连衾幬,昼食共粗糲。”

(3).白天日蚀。《南齐书·天文志上》:“夜食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食度近,由非衝而得明。”

稻粱

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 唐 杜甫 《重简王明府》诗:“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宋 曾巩 《鸿雁》诗:“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

善缘

(1).佛教语。指与佛门的缘分。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皇太子 萧纬 ,自昔藩邸,便结善缘。”《法苑珠林》卷三五:“宿造诸善缘,百劫而不朽。” 清 袁枚 《新齐谐·镜山寺僧》:“儿妇亦是幼年时小有善缘,镜花水月,都是幻聚,何能久处?”

(2).泛指好的缘分。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厌逢俗客谈时事,閒与乡人结善缘。”

(3).犹言布施。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安氏冤》:“吾今令 李 宅作善缘荐汝,俾汝尽释前愤,以得生天。”《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他何尝是真要银子呢,也只当化个善缘就是了。” 王镇 《枪》第二幕:“那个同志的面前,摆着一张香案,上面放着善缘簿子。”

勇猛

英勇骠悍

自强

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图强。《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彊。” 唐 李咸用 《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於俗囿者也。”

瑞相

(1).吉祥的征兆。 南朝 梁 沉约 《答陶华阳书》:“瑞相又有日月星辰,停住不行。” 南朝 梁 沉约 《南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於是心祈冥感,专精一念,乃屡获昭祥,亟降瑞相。” 唐 孙逖 《为宰相贺平原郡铸尊容炉上有紫云等瑞表》:“呈祥瑞相,表异金光。”

(2).佛教语。谓象征吉瑞之兆的相貌。《涅槃经》卷二:“如来今现如此瑞相,不久必当入於涅槃。”《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至于 善见 神通, 瓶沙 瑞相, 波斯 铸金, 优填 雕木,莫不归依等觉,迴向佛乘。”《法苑珠林》卷十四:“我今生分,一切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王百娘》:“﹝ 王百娘 ﹞每假寐如入定状,必见端严端相,训诲拳拳,且劝以作礼西方阿弥陀佛。”

(3).同“ 瑞像 ”。 清 吴长元 《宸垣识略·内城三》:“﹝ 鷲峯寺 ﹞中有栴檀瑞相,体製衣纹,踽踽欲动,非近代人所能办。”

梵夹

亦作“ 梵荚 ”。亦作“ 梵筴 ”。1.佛书。佛书以贝叶作书,贝叶重迭,用板木夹两端,以绳穿结,故称。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王琦 汇解引 唐 杜宝 《大业杂记》:“新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形似枇杷叶而厚大,横作行书,约经多少,缀其一边如牒然,今呼为梵夹。”《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三年》:“又於禁中设讲席,自唱经,手録梵夹。” 胡三省 注:“梵夹,贝叶经也;以板夹之,谓之梵夹。” 清 赵翼 《祥符寺》诗:“前朝留梵荚,籤轴至今縢。”自注:“寺有 宣德 中所颁全部藏经。”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宋时西域取经故事》:“北 天竺 僧 天息灾 与 施护 ,各持梵筴来献,此 宋 时取经故事也。”

(2).指用板夹两端以绳穿结的书籍装帧样式。 宋 王巩 《闻见近录》:“国书严奉,未有如玉牒者。祖宗以来,用金花白罗纸,金花红罗褾,黄金轴。 神宗 时,詔为黄金梵筴,以轴大难披閲也。”

四旁

指附近的地方

轩窗

亦作“ 轩窓 ”。窗户。 唐 孟浩然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诗:“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 河伯 轩窓通贝闕,水宫帷箔卷水綃。”一本作“ 轩窗 ”。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 锦屏 。”《红楼梦》第七九回:“﹝ 宝玉 ﹞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只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嫗。” 清 舒大成 《当时》诗:“晓日轩窓閒梦少,晚凉庭院别怀多。”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重冈

重迭的山冈。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重冈古猎场,惊兔离衰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 独秀 、 莲蕊 二峯,为此峯门户,其内环壑深堑,亏蔽日月,重冈间之,人无至者。” 清 厉鹗 《自栖霞至金陵道中得四绝句》之三:“蹔憩吟鞍拜 蒋王 ,云旗髣髴护重冈。”

不杂

(1).不混杂,不混淆。《国语·楚语下》:“古者民神不杂。”

(2).犹言不奇异。《文子·符言》:“ 老子 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服不杂,行不观,通而不华,穷而不慑。”

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禅味

谓入于禅定时安稳寂静的妙趣。 唐 杜甫 《杜氏墓碑》:“絶荤血於禪味,混出处於度门。”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雅知足禪味,翫世失忧喜。”

宾友

(1).宾客朋友。《晋书·郑袤传》:“魏 武帝初 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唐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然谦以裕乎其人,一舆臺之贱,接之若宾友然。”

(2).指以宾客与友人之礼相待。《后汉书·公孙述传》:“﹝ 隗嚣 ﹞而退欲为 西伯 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 汉 ,喟然自以 文王 復出也。”

间或

(1) 表示动作、事情时断时续地发生或者发生不是普遍的,相當于“有时候”、“偶尓”

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间或有人咳一两声

(2) 时断时续

(3) 有时候

间或有人笑一两声

中休

中途短时歇息;中期休整

丈室

(1).佛教语。相传 毗耶离 (在 中印度 ) 维摩诘 大士以称病为由,与前来问疾的 文殊 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 唐 显庆 年间, 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 ,过 维摩诘 故宅,乃以手板纵横量之,仅得十笏,因号方丈、丈室。见《维摩诘经》、《释氏要览·住处·方丈》。 清 唐孙华 《次韵黄忍庵病中杂咏》之三:“归田 元亮 贫仍乐,丈室 维摩 病不妨。”

(2).以“丈室”称寺主的房间。 唐 惠能 《坛经·机缘品》:“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周朴》:“ 朴 , 唐 末诗人。寓於 闽 中僧寺,假丈室以居,不饮酒茹荤,块然独处。” 清 吴伟业 《题心函上人方庵》诗:“谁知眠丈室,不肯效团焦。”

(3).犹斗室。言房间狭小。 唐 白居易 《秋居书怀》诗:“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

远览

(1).远看。《后汉书·伏湛传》:“復愿远览 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晋书·杜预传》:“其高显虽未足比 邢山 ……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2).指观察、考虑问题深远。《汉书·刘向传》:“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 太宗 能超然远览,絀 封伦 而纳 郑公 之议,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故能及此。”

上方

(1).前面。《史记·滑稽列传禇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

(3).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 * 词话》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 潘飞声 《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5).上邦,大国。《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

(6).上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不应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汉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汉书·佞倖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8).同“ 尚方 ”。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明史·徐阶传》:“帝察 阶 勤……召直 无逸殿 ,与大学士 张治 、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红楼梦》第五七回:“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9).上方剑的简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军威奋激人心痒,前旌未至声至往。” 清 陆次云 《圆圆传》:“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锡蟒玉,赐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关 。”参见“ 上方剑 ”。

城堑

亦作“ 城壍 ”。1.护城河。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故其俗盖以洲渚为营壁, 江 淮 为城壍而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陂水两分,一水自陂北,遶 慎阳城 四周城堑。”《宋书·谢惠连传》:“ 义康 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冢。”

(2).城池。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 明 何景明 《点兵行》:“边头城堑谁营屯,遂使犬羊窥北门。”

屹然

高耸;有威严;堂堂;威风凛凛

屹然不动

金汤

“金城汤池”的略语

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汤

列刹

(1).众寺院。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遗文间出,列刹相望。”

(2).谓托身寺刹。

百数

犹言上百个。《吕氏春秋·精谕》:“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虽亡 曹参 等百数,何缺於 汉 ?” 晋 刘琨 《劝进表》:“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徵者,盖有百数。”

用百来计算。《吕氏春秋·原乱》:“三君死,一君虏,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数。”《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

息民

谓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案土息民,以待其敝。”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祀》:“夫祀……自息民以下,咸无足取焉尔。” 清 鲁一同 《秦论》:“ 秦 之强不强於 惠孝 之耕战,而强於 景哀 之息民。” 孙中山 《致 * 员书》:“其所主张,以为今之所务,惟在保境息民。”

爰居

(1).海鸟名。《左传·文公二年》:“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 杜预 注:“海鸟曰爰居。”《尔雅·释鸟》:“爰居,杂县。” 邢昺 疏:“爰居,海鸟也,大如马驹,一名杂县。 汉元帝 时, 琅邪 有之。”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爰居时来,助其永号!”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于彼无人格者而行人世交际之礼,比之享爰居以《九韶》者,盖尤甚焉。”

(2).迁居。《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少爰居 永兴 ,躬自垦田。”《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 徐原 ,爰居 会稽 ,素不相识,临死遗书,託以孤弱, 瑁 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乐土

安乐的地方

利用

(1) 利于发挥效用

充分利用

利用废料

(2) 设法为己所用

利用矛盾

无缺

没有缺损

完好无缺

吴会

(1). 秦 汉 会稽 郡治在 吴县 ,郡县连称为 吴会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吴会》:“ 西汉 时 会稽 郡治本在 吴县 ,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 吴会 。”

(2). 东汉 分 会稽郡 为 吴 会稽 二郡,并称 吴 会 。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 吴会 。《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 会 。”《三国志·吴志·孙贲传》:“时 策 已平 吴 会 二郡。”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平生所乐在 吴 会 ,老死欲葬 杭 与 苏 。”《金史·完颜纲传》:“僭称位号,偷生 吴 会 。”

唐 以后,俗亦称 平江府 (今 江苏 苏州 )为 吴会 。 元 陆友仁 《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 吴会坊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世多称 平江 为 吴会 ,意谓 吴 为东南一都会也。自 唐 以来如此,今郡中有 吴会亭 ,府治前有 吴会坊 。”

礼义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何独

犹何谁,谁人。独,犹孰。 明 李东阳 《题徐都宪椒园》诗:“人家何独无此堂,岂有乔木参天长?” 明 李东阳 《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间,何独无父子?”

竺乾

亦作“笁乾”。1. 天竺 。古 印度 的别称。《弘明集·正诬论》:“ 老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经云:‘闻道 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 竺乾 者, 天竺 也。泥洹者,梵语, 晋 言‘无为’也。若佛不先 老子 ,何得称先生?” 唐 白居易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我闻 竺乾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五灯会元·东土祖师·慧可大祖禅师》:“祖乃告曰:‘ 菩提达磨 远自 竺乾 ,以 * 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絶。’”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元宗 尝幸 东都 ,天大旱,且暑。时 圣善寺 有 竺乾 僧 无畏 ,号曰 三藏 ,善召龙致雨之术。”

2.佛;佛法。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之郎中张博士》:“大底宗 庄叟 ,私心事竺乾。”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笁乾之道与 尼 聃 鼎。” 宋 沉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命竺乾之众,啟梵唄之塲。”《诗话总龟前集·雅什下》引《雅言系述》:“ 路振 赠诗云:‘……已絶劳生念,虔心向竺乾。’”

宝山

(1).对佛僧神道等所居之山的尊称。《华严经·十回向品》:“ 阿僧祇 宝山以为垣墻周帀围绕,清浄无碍。”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试欲游宝山,庶使信根立。”《西游记》第三十回:“ 八戒 笑道:‘你看师兄説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説度日之言也?’”

(2).聚藏宝物的山。《大智度论》卷一:“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一章:“这是一些探宝山的人,下海取珠的人。”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