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官游圣感寺晚饮范公亭分韵得须对二字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原文

木末好风来,山头凉月朏。
快哉城上亭,登临吾亦再。
堂堂文正公,精神凛犹在。
怀行且停饮,四座俱起酹。
义气激余衷,豁若挹沆瀣。
此夕饮也清,且无俗子对。

诗词问答

问:《秋日同官游圣感寺晚饮范公亭分韵得须对二字》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木末

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汉 张衡 《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明 王守仁 《宏上人所蓄秋山图》诗:“仙槎影没银汉远,木末芙蓉为谁剪?”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君不见壬寅 松滋 决七口,閭殫为江 * 吼;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无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凉月

(1).秋月。 南朝 齐 谢朓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佇凉月,灭烛听归鸿。”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緑杨有意簷前舞,凉月多情海上来。” 清 纳兰性德 《河渎神》词:“凉月转雕阑,萧萧木叶声乾。”

(2).七月的异名。《事物异名录·岁时·七月》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曰首秋、初秋、上秋、肇秋、兰秋、凉月。”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正公

古代官名。指三上公。《穆天子传》卷一:“丙寅,天子属官效器,乃命正公 郊父 受敕宪。” 郭璞 注:“正公,谓三上公,天子所取正者, 郊父 为之。”《后汉书·独行传·周嘉》:“﹝ 周燕 ﹞当下蚕室,乃嘆曰:‘我 平王 之后,正公玄孙,岂可以刀锯之餘,下见先君!’遂不食而死。”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行且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

停饮

病名。慢性胃炎症。

四座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义气

因友谊而冒危险或作自我牺牲的勇气、态度

沆瀣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俗子

俗人

凡夫俗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