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跸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停跸原文

停跸齐尔伯库岭,野甸霜华如玉艳。

须臾东壁吐阳乌,沧沧凉凉寒始瞰。

待围武帐憩仆从,聚众晨餐观健啖。

椎牛大享固无藉,厨人齐和聊亲勘。

盐梅指示颇得宜,旧藩新部胥教餍。

射生炙肥成往事,尔年弗为斯补欠。

联情示惠有权宜,欲普沾无向隅憾。

饥寒戚而饱暖怡,因之率可人情验。

然兹小试实则易,艰哉安得寰宇万民同此被优赡。

诗词问答

问:停跸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停跸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六

2. 自行营度岭甫七里即停跸传膳因赐扈从近臣及随围蒙古王公并入觐之土尔扈特等朝餐以羹脍杂烹作饭饔人调味亲为指授剂和俾皆餍饫

参考注释

野甸

郊外;旷野。 明 李东阳 《送萧履庵之镇宁》诗之一:“暂喜山川经野甸,若为风雨住江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咱们这荒草野甸的穷棒子屯子,还能有啥好吃的?”

霜华

见“ 霜花 ”。

玉艳

谓像玉一样的华美艳丽。多以形容文辞、花卉、体态等的美艳。 晋 陆云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惠音聿来,琼华玉艳。” 唐 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更深欲诉蛾眉敛,衣薄临醒玉艳寒。” 宋 曾巩 《送吴秀才》诗:“梅花向今独已寒,玉艳都占春风间。”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祝发》:“只图伊珠还剑合,儘抛他玉艳金辉。”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东壁

(1).室东侧的墙壁下。《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復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2).指东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吴王》诗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掛胡牀。”

(3).指东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贽 《南询录叙》:“ 赵老 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於东壁,上人以诸生而为诸生讲举业於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声相闻。”

(4).东边。《水浒传》第七六回:“东壁一队人马,尽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缨青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 晋 张华 《杂诗》:“东壁正昏中,固阴寒节升。”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离宫在南则壁在室东,故称东壁。”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唐 张说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休夸东壁图书府,赛过西垣翰墨林。”

阳乌

(1).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歧,阳乌迴翼乎高标。”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寧惧武賁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 唐 李白 《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郢州晋安寺碑铭》:“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峯下阳乌,林生阴兔。”

(2).指天色。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碣》:“﹝ 杨生 ﹞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

(3).鸟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阳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阳乌出 建州 。似鸛而殊小,身黑,颈长而白。”

沧沧凉凉

沧凉。《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 溟涬 ,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曜人之新沐濯,沧沧凉凉。不炎其光,吸引清气。”

武帐

置有兵器的帷帐。帝王或大臣所用。《汉书·汲黯传》:“上尝坐武帐, 黯 前奏事,上不冠,望见 黯 ,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今御武帐,置兵阑五兵於帐中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帐置五兵,盖以兰錡围四垂,天子御殿之制如此。有灾变,避正殿寝兵,则不坐武帐也。”一说,织有武士像的帷帐。《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曹彬 ﹞性仁恕,清慎无挠,强记善谈论,清白如寒儒,宅帑无十日之畜;至坐武帐,止衣弋綈紵袍,素胡床而已。” 王闿运 《哀江南赋》:“天子宵衣罢食,将军武帐开筵。”

仆从

(1)

(2) 旧指跟随在身旁的仆人

大人物的武装仆从不得不寻找独立的生活来源

(3) 从属于外界影响的东西

它们并不能成为同盟者而只不过是仆从

(4) 帮助管家、上菜、照看门户、搬运行李、包裹、干些跑腿差事的男仆

聚众

聚集群众;把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聚众闹事

晨餐

亦作“ 晨飡 ”。早饭;早晨吃饭。 晋 束晳 《补亡诗六首·南陔》:“馨尔夕膳,絜尔晨飡。” 唐 韦应物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诗:“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唐 姚合 《寄默然上人》诗:“晨餐夜復眠,日与月相连。”

健啖

亦作“ 健啗 ”。食欲好;食量大。 宋 陆游 《老景》诗:“疾行逾百步,健啖每三飡。”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晚年, 仲 復丧妻,而生计益落,孑然一身,独享高寿,而健啗康强。”《金史·崔立传》:“ 安国 健啖,﹝ 崔立 ﹞日饱之以鱼,遂与之谋。”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九·二万人食米数》:“据此计算,每人一日食米三升三合有零,今人虽健啖不能食此数。”

椎牛

(1).谓击杀牛。《韩诗外传》卷七:“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 宋 黄庭坚 《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且当置是事,椎牛会宾亲。” 周实 《岁暮杂感》诗:“安能跨凤寻仙侣,未必椎牛尽将才。”参见“ 槌牛 ”。

(2).见“ 椎牛恨 ”。

大享

合祀先王的祭礼。《书·盘庚上》:“兹予大享於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孙星衍 疏:“大享,即《礼记》大饗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皇祐 二年、 嘉祐 七年秋季大享,皆以 大庆殿 为明堂。”

无藉

不用衬垫。《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玄 注:“藉,藻也……无藻为质。” 陈澔 集说:“所谓无藉,谓圭璋特达,不加束帛。”

(1).见“ 无籍 ”。

(2).无所顾忌,无赖。《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过迁 得人(任)意无藉,家中毫不知觉。”

(3).指无赖汉。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飞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闺閫;合无藉以扰攘,乱我王师。”《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相交了这般无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厨人

厨师。《战国策·燕策一》:“与 代王 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歠,即因反斗击之。’” 唐 杜甫 《移居 * 山馆》诗:“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齐和

(1).使食物的滋味调和适口。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臣请譬之以五味, 管仲 善断割之, 隰明 善煎熬之, 宾胥无 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彊之?”《礼记·少仪》“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 汉 郑玄 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 孔颖达 疏:“凡齐者,谓以盐梅齐和之法。”

(2).指作料、药物等的剂量。《淮南子·本经训》:“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 荆 吴 甘酸之变。”《汉书·艺文志》:“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盐梅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指示

(1) 指明,显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灯

(2) 上对下指导、命令

(3) 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

得宜

得当,适宜

射生

(1).射猎禽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苦贫,尝挟弓矢射生。”

(2).指妇女的一种游戏活动。 唐 王建 《宫词》:“射生宫女宿红粧,把得新弓各自张。”《瓯北诗话》卷十引 清 查慎行 《铜仁书怀》诗:“超石诸营儿作戏,射生别帐妓成围。”

(3).射生手。《新唐书·郭子仪传》:“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清 吴伟业 《长安杂咏》:“奉轡射生新宿卫,带刀行炙旧名王。”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权宜

暂时适宜的措施

权宜之计

无向

亦作“ 无响 ”。没有声音,没有感应。道家所称寂静虚无的境界。《庄子·在宥》:“处乎无嚮,行乎无方。”一本作“无响”。 成玄英 疏:“无感之时,心如枯木,寂无影响也。” 晋 张华 《女史箴》:“忽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饥寒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饱暖

亦作“ 饱煖 ”。食饱衣暖。 宋 王禹偁 《十月二十日作》诗:“饱暖我不觉,羞见 黄州 民。” 清 顾炎武 《岁暮》诗:“流离三十年,苟且图饱煖。”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一看人家饱暖,他就眼红。”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小试

(1).小加试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

(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陈亮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於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谓繆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

实则

其实;实际上

她嘴上挺厉害,实则有一副菩萨心肠

寰宇

寰球

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优赡

(1).渊博丰富。《后汉书·蔡邕传》:“夫夫有逸羣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论王规令》:“文辨纵横,才学优赡。”《旧唐书·柳璨传》:“ 璨 纪 子玄 之失,别为十五卷,号《柳氏释史》,学者伏其优赡。”

(2).优美而充实。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惟当以器识远大,学问该博,文章优赡者充之。”

(3).充足,富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或由年穀丰穰,而忽於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於施与。”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诸弟皆优赡有餘,而 宗师 妻子常寒露飢馁。” 宋 陆游 《南唐书·皇甫继勋传》:“资产优赡,名园甲第,冠于 金陵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