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桐庐三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舟过桐庐三首原文

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
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
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
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

诗词问答

问:舟过桐庐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舟过桐庐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舟过桐庐三首书法欣赏

杨万里舟过桐庐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舟过桐庐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后面

(1) 任何物体或空间的离开观察者或离开它的正面或前部最远的一侧或一部分

(2) 在后方或背面的空间或位置

搬到后面去

(3) 次序靠后的部分;文章或讲话中后于现在所叙述的部分

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说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沧波

碧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閲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澮。”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昭昭 严子陵 ,垂钓沧波间。”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汀州远近迷云树,东去沧波急如注。” 赵朴初 《水仙子》词:“问归船载着情多重?托沧波消息通。”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牛山

山名。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 春秋 时 齐景公 泣 牛山 ,即其地。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唯人生之忽过,若凿石之未燿。慕 牛山 之哀泣,惧 平仲 之我笑。”《晋书·慕容德载记》:“﹝ 慕容德 ﹞北登 社首山 ,东望 鼎足 ,因目 牛山 而嘆曰:‘古无不死!’愴然有终焉之志。”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诗:“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 何必独霑衣。” 明 何景明 《九日同马君卿登高》诗:“ 牛山 元有恨,休讶泪长流。”参见“ 牛山叹 ”。

悲感

悲痛伤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 李夫人 不已……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 唐 王昌龄 《箜篌引》:“草木悲感声颼飀,僕本 东山 为国忧。”《红楼梦》第九五回:“ 贾母 、 王夫人 怎忍便离,无奈国家制度,只得下来,又不敢啼哭,惟有心内悲感。” 郁达夫 《采石矶》三:“心里的一种悲感,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来。”

板舆

(1).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汉书·王莽传下》“朝见挈茵舆行”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岂今之板舆而铺茵乎?”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丞相特达》:“蹇驴村僕,不得与鸣珂武卫者较进……伺板舆出,拜於道左。” 清 魏源 《客怀》诗之六:“地平如板舆,天覆如穹庐。”

(2).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养父母之词。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荣禄上及亲,之官随板舆。” 元 萨都剌 《题刘山长雪夜板舆图》诗:“板舆行乐处,鹤髮儘鬖鬖。人子谁无母, 刘 家独有男。” 清 黄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钱氏祔葬墓志铭》:“令子京兆 希辙 ,孝爱之德闻於天下,板舆所至,讌喜相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