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安道士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赠安道士原文

吴罝传世皆妙语,善升乃近崔遵度。
丝桐造妙诗疑神,古为多属方外人。
羡君矫矫云山客,子墨桐君生莫逆。
此人此艺吾了然,锦囊杰句多时贤。
月斧云且游戏,缠声鹿鸣莫经意。
古人进艺道与俱,如君不应古与殊。
谒帝行如稷丘子,莫谩瓜芋嗤侯喜。

诗词问答

问:赠安道士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赠安道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陈造赠安道士书法欣赏

陈造赠安道士书法作品欣赏
赠安道士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传世

(1)

(2) 流传到后世

(3) 子孙世代相继

妙语

(1) 指意味深长或说得很俏皮的话

(2) 快速、简练而漂亮、诙谐的说法

用一些妙语使他们的评论生动

(3)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妙语惊人

丝桐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汉 王粲 《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丝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记·琴挑》:“夜色新凉,故尔操弄丝桐,少寄岑寂。”

(2).指乐曲。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四:“自怜 楚 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造妙

谓臻于奇妙之境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三士问相》:“ 李弼 仕至朝奉郎宗子博士, 翁楶 至承议郎 台州 通判,相者可谓造妙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二》:“其论君道、国政、民情、兵略,无不造妙。”

方外人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多指僧、道、隐者。 宋 李颀 《古今诗话·诗瓢》:“ 唐 末 蜀州 有 唐求 ,放旷踈逸,方外人也。” 明 方孝孺 《失砚叹》诗:“少时得之方外人,四座传翫皆叹息。”《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矫矫

(1) 形容英勇威武

矫矫大将

(2) 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矫矫不群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子墨

汉 扬雄 作品中虚构的人名。后借指文章、文辞。《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为主人, 子墨 为客卿以风。” 李周翰 注:“子者,男子之通称。借以为主客而讽焉。” 清 钮琇 《觚賸·粟儿》:“ 陇西 刺史典其州,心閒政裕,工於子墨。” 清 钮琇 《觚賸·酒兵》:“其挥毫染翰,淋漓子墨也。”

桐君

(1).传说为 黄帝 时医师。曾采药于 浙江省 桐庐县 的 东山 ,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 桐君 。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序》:“又云,有 桐君 《採药録》説其花叶形色。” 宋 司马光 《药圃》诗:“山相慙多识, 桐君 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晋 王嘉 《拾遗记·魏》:“道家云:‘昔仙人 桐君 採石,入穴数里,得丹石鷄,舂碎为药,服之者令人有声气,后天而死。’” 唐 皎然 《赋颜氏古今一事得晋仙传送颜逸》:“却忆 桐君 老,俱还 桂父 年。”

(2).琴的别称。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莫逆

指两人意气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了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考其时变,商其格製,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隐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我听了,心里到底了然点。”

(2).全然。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诗:“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2).明白;清楚。《新唐书·韦嗣立传》:“臣愿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来罪无重轻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还官,生者霑恩,则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瞭然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自 晋以来,文笔有别,判而益彰。 刘勰 所云:‘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涂辙瞭然。”

锦囊

(1).用锦制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或 * 。《南史·徐湛之传》:“以锦囊盛 武帝 纳衣,掷地以示上。”《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宋 苏舜钦 《送王杨庭著作宰巫山》诗:“落笔多佳句,时应满锦囊。”《花月痕》第四回:“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

(2).借指诗作。 宋 杨万里 《云龙歌赠陆务观》:“金印斗大值几钱?锦囊山齐今几篇?” 清 赵翼 《周长庚邂逅山塘具述倾注之意答诗志愧》:“锦囊幸免遭投厠,红袖知谁肯拂尘。”参见“ 锦囊佳句 ”。

(3).吐绶鸡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吐绶鸡》:“﹝吐綬鷄﹞《古今注》谓之锦囊。”

杰句

犹佳句。 宋 苏轼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金 曹之谦 《读<唐诗鼓吹>》诗:“杰句雄篇萃若林,细看一一尽精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观今所选杰句如此,谓之不能作诗可乎?”

时贤

指当代的贤达

中常侍曹节以海内多怨,欲借宠时贤以为名。——《后汉书·韦彪传》

取悦时贤

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缠声

乐调中重迭的和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今管絃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至《羽衣》三叠,名曰饰奏。一声一字,都将舞态含藏。其间有慢声,有缠声。”

鹿鸣

(1).鹿鸣叫。《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 清 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 汉 、 魏 、 晋 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3).指鹿鸣宴。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忽一日,告从姪 庆辰 云:‘作宵梦 赵 宰拉赴鹿鸣,与公邻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篷窗续录>》:“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鸣,加头品顶戴。”

(4).借指科举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鸣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

经意

经心;注意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艺道

技巧。 赵树理 《张来兴》:“做饭菜本来是些琐碎活儿,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道。”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那说书人艺道很高。”

如君

妾的别称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稷丘

复姓。见 汉 刘向 《列仙传·稷丘圣》。一说,居于 稷丘 者以为姓。见 南朝 宋 何承天 《姓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