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谣/念奴娇

作者: 陈德武朝代: 宋代

百字谣/念奴娇原文

古今明月,魄生明后,积渐圆还缺。
秋解伤神春最好,衾枕几番铺设。
十二瑶台,千金一刻,横竹休吹彻。
绣帘高揭,戒他莫把灯爇。
夜久谁共婵娟,掩孤帏睡去,此情尤切。
梦驾彩鸾何处觅,飞上玉楼琼阙。
舞按霓裳,歌扬红豆,高处风光别。
鸟声惊觉,冲冠怒竖吾发。

诗词问答

问:百字谣/念奴娇的作者是谁?答:陈德武
问:百字谣/念奴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百字谣/念奴娇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陈德武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德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明后

今后;以后。《元朝秘史》卷二:“ 纳忽伯颜 説:‘你两个年小的相顾盼,明后休相弃。’”

贤明的君主。《宋书·符瑞志下》:“ 会稽 山阴 商世宝 获白鳩,眼足并赤, 扬州 刺史 始兴王 濬 以献。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上表曰:‘……烝哉明后,昧旦乾乾。惟德之崇,其峻如山。’”

积渐

逐渐累积而成

积渐养成的习惯

秋解

犹秋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卿子年少英豪,定合策名天府,特免西藩秋解,逕投南省春闈。”

伤神

(1) 耗损精神

做这事真够伤神的

(2) 伤心

黯然伤神

最好

(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衾枕

被子和枕头。泛指卧具。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衾枕昧节候,蹇开暂窥临。”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妆奩衾枕,亦皆侈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屡试之,果不痴。大喜,如获异宝。至晚,还榻故处,更设衾枕以覘之。”

铺设

配置;用筑路材料牢固地铺起来

铺设 *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千金一刻

形容时间宝贵。 宋 高观国 《声声慢·元夕》词:“禁漏促,拚千金一刻,未酬佳夕。” 明 何景明 《徐夕醉歌》之二:“千金一刻真可惜,夜久衾帷望河汉。” 清 李渔 《风筝误·惊丑》:“千金一刻春将半,九转三迴乐未央。” 贺瑞麟 《死前日记》:“永远的别了!同志们最后的一次对望啊!千金一刻,今生此世只此一刻了。”

横竹

(1).竹竿横置。 唐 韦应物 《题郑拾遗草堂》诗:“借地结茅栋,横竹挂朝衣。”

(2).指横笛。笛以竹制而横吹,故称。 唐 李贺 《龙夜吟》:“鬈髮胡儿眼睛緑,高楼夜静吹横竹。”

高揭

(1).犹高耸。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出 魏 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 铜臺 高揭,而 漳水 东注。”

(2).高高张贴。 明 陈所闻 《玉包肚·送张颖初北试》曲之一:“ 黄金臺 上相逢知己笑相投,高揭文章 五凤楼 。”

婵娟

(1) 姿态美好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间。已飘零一片减婵娟。——《 * 》

(2) 美女

绮窗罗幕锁婵娟

(3) 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孤帏

孤单的床帐。谓独居无偶。 三国 魏 曹植 《慰子赋》:“入空室而独倚,对孤幃而切叹。”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只因近时丧偶,孤幃独宿,如何熬得。” 明 徐霖 《绣襦记·剔目劝学》:“孤幃再把重门掩,不堪离恨寄冰絃,断雨残云思黯然。”

彩鸾

(1).即鸾鸟。 唐 李商隐 《寓怀》诗:“彩鸞餐顥气,威凤入卿云。”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哭收钗燕》:“屏画彩鸞金帖尾,镜描红燕玉搔头。”

(2).传说中的仙女。与书生 文箫 相恋,归 锺陵 为夫妇。见 元林坤 《诚斋杂记》。 清 龚自珍 《太常行》词:“一身云影堕人间,休认 彩鸞 看。”

即鸾鸟。传说中的神鸟。 唐 李商隐 《寓怀》诗:“綵鸞餐顥气,威凤入卿云。” 唐 唐彦谦 《无题》诗之十:“几时重会鸳鸯侣,月下吹笙和綵鸞。”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玉楼

(1).华丽的楼。 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2).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洞里之玉楼金闕,尘俗难窥。” 宋 张耒 《岁暮福昌怀古》诗:“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参见“ 玉楼受召 ”。

(3).指妓楼。 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柳永 《归朝欢》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箇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4).道教语。指肩。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

(5).亦称“ 玉楼子 ”。牡丹花的一种。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清 赵翼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诗:“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穠华。”自注:“玉楼,花名。”

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红豆

(1) 相思子树的种子,色鲜红,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相思,也叫“相思子”

(2) 红豆树属植物的泛称

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惊觉

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

妇人惊觉。——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冲冠

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玡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九谷丸。” 隋炀帝 《白马篇》:“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 宋 王禹偁 《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衝冠。” 黄节 《宴集桃李花下》诗:“丈夫拊髀惊,衝冠裂目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