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

作者:释琏 朝代:宋代

红梅原文

娇朱浅浅透烟光,瘦倚疏檐半出墙。
雅有风情胜桃李,巧含春思避冰霜。
融明醉脸笼轻晕,敛掩仙姿蹙嫩黄。
旦暮风英堕行袂,依微如著袖中香。

诗词问答

问:红梅的作者是谁?答:释琏
问:红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浅浅

水流急速的样子

烟光

亦作“烟光”。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风情

(1) 风采

风情高雅

(2) 意趣

(3) 男女恋爱的情怀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

(4) 风雅的情愫

(5) 关于风力、风向的情况

(6) 风土人情

欧陆风情

港澳风情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含春

(1).含着春色。 南朝 梁简文帝 《列灯赋》:“草含春而动色,云飞采而轻来。” 隋 江总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2).指带着笑容。《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太太满脸含春説道:‘好叫老爷得知,俩媳妇都有了喜了。老爷説可乐不可乐?’”《明珠缘》第四一回:“盈盈粉面媚含春,疑是凌波出 洛神 。”

(3).带着春意。犹怀春。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冰霜

(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融明

亦作“螎明”。融通明彻。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我少知 子由 ,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 宋 苏辙 《张公生日》诗:“表里一螎明,万物不能留。”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莹然镜浄无纤翳,一性融明万理俱。”

醉脸

醉后的面色。 宋 苏轼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醉脸春融,斜照 江 天一抹红。” 宋 张耒 《和陈器之谢王渑池牡丹》:“御袍黄粉天然薄,醉脸胭脂分外殷。”

仙姿

(1).仙人的风姿。形容清雅秀逸的姿容。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 明 屠隆 《彩毫记·夫妻玩赏》:“佛果前身号 金粟 ,仙姿现世是 青莲 。”

(2).用以形容非凡的姿貌。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仙姿不受凡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二:“但见那--百样仙姿、千般奇景、万种柔情。”

嫩黄

浅黄。 宋 王安石 《春风》诗:“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緑稍归田。” 李準 《参观》:“这时正是农历五月中旬天气,小麦已经由嫩黄颜色变成耀眼金黄颜色。”

旦暮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行袂

指出行人的衣衫。 唐 方干 《送剡县陈永秩满归越》诗:“密雪霑行袂,离杯变别颜。”

依微

(1).隐约,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鷄犬,豁达值阡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透着些影依微何处灯……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

(2).细微;轻微。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春雨依微春尚早, 长安 贵游爱芳草。” 宋 曾巩 《秋夜露坐偶作》诗:“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