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山居杂诗九十首原文

地水与火风,四大各一性。
和合乃养形,损增则成病。
圆觉著于品,岐伯峻其证。
君子知其言,穷理宜至命。

诗词问答

问:山居杂诗九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山居杂诗九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书法欣赏

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书法作品欣赏
山居杂诗九十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火风

(1).炎热的风。比喻恶劣的人际关系。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火风晴处扇,山鬼雨中呼。”

(2).佛经所说“四大”中的火和风。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火风乖四大,文字废三餘。”参见“ 四大 ”。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和合

(1).和睦同心。《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臣下忠诚辅主,国中欢喜和合。”《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2).调和;混合;汇合。《韩诗外传》卷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 郭沫若 《论节奏》:“如成长与衰弱,上升与下降,和合与分离,即是规定万物之发展与分解的节奏。”

(3).犹撮合。《周礼·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 贾公彦 疏:“谓别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云。” 唐 张鷟 《游仙窟》:“ 五嫂 如许大人,专拟和合此事。”

(4).顺当;吉利。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欢欣和合。”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谢天地买卖和合。”《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明日是个和合日,我同你先到 张 宅讲定财礼,随到 王招宣 府一説便成。”

(5).神名。即 万回哥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宋 时 杭 城以腊月祀 万回哥哥 ,其像蓬头笑面,身著緑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 和合 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 万回 。”

(6).神名。指 和 合 二神。《四游记·哪吒行兵收华光》:“又有 和 合 二神禀曰:‘不须本官出马,某二人愿往。’”

(7).神名。指 清 时所封 唐 高僧 寒山 、 拾得 二圣。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今 和 合 以二神并祀,而 万回 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矣。国朝 雍正 十一年封 天台 寒山 大士为 和 圣, 拾得 大士为 合 圣。”

养形

保养形体。《庄子·达生》:“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养者,有之矣。” 晋 张载 《酃酒赋》:“宜御神志,导气养形。”

成病

得病,生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卫 思因经日不得,遂成病。”《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氏 思想不过,成病而死。”

圆觉

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无復圆觉之风。” 宋 曾慥 《类说·佛书杂说·无漏法门》:“人弗为恶,通乎昼夜之道,而即所谓圆觉也。”《红楼梦》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復遗憾了!”

岐伯

相传为 黄帝 时的名医。今所传《黄帝内经》,即 战国 秦 汉 时医家托名 黄帝 与 岐伯 论医之作。《汉书·艺文志》:“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鹊 、 秦 、 和 ,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云笈七籤》卷一百:“时有仙伯,出于 岐山 下,号 岐伯 ,善説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但是 S城 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 轩辕 、 岐伯 的嫡派门徒包办。”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穷理

穷究事物之理。《后汉书·胡广传》:“﹝ 广 ﹞博物洽闻,探颐穷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甄坟索之渊奥,该前言以穷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参见“ 穷理尽性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