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荆楚

作者: 许浑朝代: 唐代

送友人归荆楚原文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诗词问答

问:送友人归荆楚的作者是谁?答:许浑
问:送友人归荆楚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友人归荆楚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许浑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浑名句大全

许浑送友人归荆楚书法欣赏

许浑送友人归荆楚书法作品欣赏
送友人归荆楚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31-37

参考注释

调瑟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离酒

离别时饮的酒。 唐 许浑 《送友人归荆楚》诗:“调瑟劝离酒,苦諳 荆楚 门。” 唐 方干 《残秋送友》诗:“交情如水淡,离酒泛杯宽。”

荆楚

(1). 荆 为 楚 之旧号,略当古 荆州 地区,在今 湖北 湖南 一带。《诗·商颂·殷武》:“挞彼 殷武 ,奋伐 荆楚 。”《楚辞·大招》:“自恣 荆楚 ,安以定只。” 唐 杜甫 《江上》诗:“江上日多雨,萧萧 荆楚 秋。”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清 魏源 《<圣武记>序》:“ 荆楚 以南,有积感之民焉。”

(2).木名。古时用为刑杖。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 太祖 指道旁荆楚谓世子曰:‘古者用此为扑刑,盖以其能去风,虽伤不至过甚。’”

竹斑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 舜 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诗文中常用作哀痛死者典实。 唐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之二:“ 荆 山鼎成日, 湘 浦竹斑时。”《花月痕》第五回:“春风眉黛,花管新描,夜雨啼痕,竹斑忽染。”

帝女

(1).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 瑶姬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 姑媱 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 女尸 。”《文选·江淹<潘黄门悼亡>诗》:“我慙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李善 注:“《宋玉集》云: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野,望 朝云 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此是何气也? 玉 对曰:昔先王游於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 瑶姬 ,未行而亡,封於 巫山 之臺,闻王来游,愿荐枕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 丹山 西即 巫山 者也,有帝女居焉。”

(2).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 炎帝 之女 精卫 。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帝女飞衔石,鮫人卖泪綃。”

(3).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帝 尧 的二女 娥皇 、 女英 ,嫁于 舜 ,即 湘妃 。 南朝 梁 吴均 《登二妃庙》诗:“朝云乱入目,帝女 湘 川宿。”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庄应制》:“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 宋 梅尧臣 《送宁乡令张沆》诗:“竹存帝女啼,夔学 林 雍 鑋。”

(4).帝王之女。 南朝 齐 王俭 《国史条例议》:“又立《帝女传》,亦非浅识所安。” 唐 袁不约 《长安夜游》诗:“凤城连夜九门通,帝女皇妃出 汉 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毕太夫人 ﹞偶咏梅云:‘出身首荷东皇赐,点额亲添帝女装。’”

草绿

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怨王孙

词牌名。又名“忆王孙”。双调,五十三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六注。参见“ 忆王孙 ”。

九疑

亦作“ 九嶷 ”。1.山名。在 湖南 宁远县 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 苍梧 之丘, 苍梧 之渊,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长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为 零陵 。” 唐 李涉 《寄荆娘写真》诗:“ 苍梧 九疑 在何处,斑斑竹泪连 瀟湘 。” 金 元好问 《湘夫人咏》:“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贡 ,埋伏到 九嶷 。”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辞·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纷然来迎。”

三峡

“长江三峡”的简称,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与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之间,长193公里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迢递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伤魂

伤神,伤心。《吕氏春秋·禁塞》:“单唇乾肺,费神伤魂。” 唐 李嘉祐 《送朱中舍游江东》诗:“若到 西陵 征战处,不看秋草自伤魂。” 明 袁宏道 《又述旧西山下有门头村多精蓝》诗:“是日把杯人已往,雏鶯新柳也伤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