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漫兴·其二

作者:吴懋谦 朝代:明代

青县漫兴·其二原文

乱蝉高柳咽沧州,对酒苍茫独散愁。

四海结交馀短剑,中原落日更登楼。

帆前花鸟催残鬓,天外云山入早秋。

不尽陂塘万里色,西风萧飒送扁舟。

诗词问答

问:青县漫兴·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吴懋谦
问:青县漫兴·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青县漫兴·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吴懋谦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懋谦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沧海遗珠

参考注释

沧州

也作“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常喻指隐士的居处:赴沧州访求贤才。

对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 * :“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散愁

排遣愁闷。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却为姻婭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明 刘基 《再用韵答严衍二上人》:“散愁漫入高僧舍,乘兴还过野老居。”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结交

与人交际往来,联络友谊

结交各种各样的妇女

短剑

短小的剑;匕首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落日

夕阳

登楼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花鸟

以花和鸟为主题的一种中国画

花鸟派

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早秋

入秋不久;刚过立秋之时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陂塘

池塘。《国语·周语下》:“陂塘污庳,以钟其美。” 韦昭 注:“畜水曰陂,塘也。”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筑堤扞 江 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清 曹寅 《闻蛙》诗:“南园旧经行,陂塘盛藻荇。”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墙内全是花树,掩映着矮矮几间屋,并且陂塘很多,而陂塘里多种荷花。”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