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郎中赴阙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送陆郎中赴阙原文

幕下留连两月强,炉边侍史旧焚香。
不关雨露偏垂意,自是鸳鸾合著行。
三署履声通建礼,九霄星彩映明光。
少瑜镂管丘迟锦,从此西垣使凤凰。

诗词问答

问:送陆郎中赴阙的作者是谁?答:罗隐
问:送陆郎中赴阙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罗隐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隐名句大全

罗隐送陆郎中赴阙书法欣赏

罗隐送陆郎中赴阙书法作品欣赏
送陆郎中赴阙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65-23

参考注释

幕下

(1).帐幕之下。《战国策·魏策一》:“ 乐羊 为 魏 将而攻 中山 。其子在 中山 , 中山 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乐羊 坐于幕下而啜之。”

(2).幕府中。 唐 杜甫 《洗兵行》:“ 关中 既留 萧丞相 ,幕下復用 张子房 。”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欧阳修 ﹞为 西京 留守, 梅圣俞 、 谢希深 、 尹师鲁 同在幕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鄂西林用人》:“ 鄂西 林相公 节制 滇南 七载,一时智勇非常之士多出幕下。”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侍史

(1).亦作“ 侍使 ”。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周礼·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汉 郑玄 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官女。”《后汉书·荀爽传》:“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復在其外……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唐 韩愈 《题百叶桃花》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清 查慎行 《题蔡方麓修撰早朝图》诗:“水晶帘成月如钩,侍史妆成尽下楼。”

(2).古时侍奉左右、掌管文书的人员。《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苦追攀,已觉侍史疲奔送。”

焚香

(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不关

不牵涉;不涉及。《韩非子·内储说上》:“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 晋 陆云 《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唐 司空图 《偶书》诗之一:“鶯也解啼花也发,不关心事最堪憎。” 茅盾 《子夜》十三:“明儿 三先生 生气,可不关我的事。”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垂意

(1).注意;留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

(2).关怀,关心。《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犹喜爱。《宋史·佞幸传·朱勔》:“ 徽宗 颇垂意花石, 京 讽 勔 语其父,密取 浙 中珍异以进。”

(4).犹言降意;曲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犹言降意也。”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鸳鸾

(1).鵷与鸾。皆凤属。《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鸞济济,鸟兽蹌蹌。”

(2).比喻贤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鸞接翼,杞梓成阴。” 范祥雍 校注:“鸳与鵷通。鸳、鸞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唐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鸞。”

(3).比喻朝官、同僚。 唐 裴翻 《和主司王起》:“云霄幸接鸳鸞盛,变化欣同草木荣。” 唐 韩偓 《梦中作》诗:“紫宸初启列鸳鸞,直向龙墀对揖班。”

(4).指情侣。 明 王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鸞。”

(5). 汉 宫殿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后宫则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鸞 。”《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金沟朝 灞 滻 ,甬道入 鸳鸞 。” 李善 注:“ 潘岳 《关中记》曰:‘ 未央殿 东有 鸳鸞殿 。’”

合著

共同编写或制订

三署

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建礼

(1). 汉 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文选·沉约<和谢宣城>诗》:“晨趋朝 建礼 ,晚沐卧郊园。” 李善 注引《汉书典职》:“尚书郎昼夜更直於 建礼门 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始含香於 建礼 ,仍矫翼於 崇贤 。”

(2).借指尚书郎。 南朝 梁武帝 《赠谥孔休源诏》:“﹝ 孔休源 ﹞风业贞正,雅量冲邈,升荣建礼,誉重搢绅。”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星彩

星光。 唐 贾岛 《送朱兵曹回越》诗:“星彩练中见,澄江岂有泥。” 唐 杜荀鹤 《旅舍遇雨》诗:“月华星彩坐来收,狱色江声暗结愁。” 唐 吴融 《奉和御制六韵》:“日华偏照御,星彩迥分台。”

明光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镂管

(1).雕花的笔管。 南朝 梁元帝 有《谢东宫赐白牙鏤管笔啟》。亦借指笔。 晋 王羲之 《笔经》:“有人以緑沉桼竹管及鏤管见遗,用之多年。”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四:“只见篇章矜鏤管,不知勋业柱青冥。”

(2).乐器。刻花的竹管。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器则有 岑华 鏤管…… 岑华 ,山名也,在 西海 上,有象竹,截为管吹之,为羣凤之鸣。”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西垣

(1).犹西城。《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 * 幡,登西垣。”

(2).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值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西垣视草,復玷近班。”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