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

作者: 赵汝鐩朝代: 宋代

古别离原文

妾离父母来从君,相期百年终此身。
初合鸾凰席未暖,熟视眉目识未真。
兵符捉人夜调遣,丁宁尅日到边面。
红旗在弓在腰,花骢一跃迅於箭。
回头语我勿惨伤,归来印斗金带黄。
我闻军功未易就,膏血紫塞十八 1-1九。
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
吠月啼晓喧孤帏,泪雨千行心肝摧。
与其眼穿万里见无日,何如同赴沙场战死俱白骨。

诗词问答

问:古别离的作者是谁?答:赵汝鐩
问:古别离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汝鐩的名句有哪些?答:赵汝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鸾凰

见“ 鸞皇 ”。

熟视

注目细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魏勃 ﹞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 灌将军 熟视笑曰:‘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新唐书·文艺传上·胡楚宾》:“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熟视不答。”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眉目

(1) 眉和眼

(2) 面貌

眉目清秀

(3) 事情的头绪

把事情弄出点眉目来再走

(4) 文章的条理

在重要处划线以清眉目

兵符

(1) 古时调遣军队的凭证

嬴闻 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兵书

天遣玄女下,受 黄帝兵符,伏 蚩尤。——《史记·五帝本纪》

调遣

调动派遣

调遣兵马

听从调遣

丁宁

叮咛,反复地嘱咐

边面

边境;边疆。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 春秋 、 战国 之时,画国而守,大为城邑,小为垒壁,百里之国,皆有边面,自非暴君苛政,其民未尝散之四方。”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范文正 在 陕西 ,言边面阔远,屯垒虽多,而人少,或为虏衝突;自边至 长安 ,无以为固。” 宋 陆游 《凉州行》:“旧时胡虏陷 关中 , 五丈原 头作边面。”

红旗

(1)

(2) 红颜色的旗子

(3) 优胜奖旗

(4) 喻指先进

红旗手

花骢

即五花马。 唐 杜甫 《骢马行》:“ 邓公 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驄 大宛 种。”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花驄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按浙江》诗之一:“平明骑马出,谁不避花驄。”参见“ 五花马 ”。

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惨伤

悲伤;惨痛忧伤。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昔随 刘氏 定 长安 ,帷幄未改神惨伤。”《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姐妹分别之时,你我不忍分捨,好不惨伤!”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儿女之事粗能了了,但分离至此,令人终觉惨伤耳。” 鲁迅 《彷徨·孤独者》:“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金带

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变易。《北周书·李穆传》:“乃遣使謁 隋文帝 ,并上十三环金带,盖天子服也。” 宋 梅尧臣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闻南捷》诗:“腰佩金鱼服金带,榻前拜跪称圣皇。”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开赵埋铭》:“召对称旨,赐金带。”

军功

军事上的功绩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膏血

脂血。比喻用血汗换来的财富

这名贪官就知道吸取人民膏血

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新唐书·陆贽传》

紫塞

北方边塞。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秦 筑 长城 ,土色皆紫, 汉 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南驰 苍梧 涨海 ,北走紫塞 雁门 。” 唐 罗邺 《边将》诗:“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一声叱退 黄河 浪,两手推开紫塞烟。”

嫁狗逐狗

见“ 嫁狗随狗 ”。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展转

(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孤帏

孤单的床帐。谓独居无偶。 三国 魏 曹植 《慰子赋》:“入空室而独倚,对孤幃而切叹。”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只因近时丧偶,孤幃独宿,如何熬得。” 明 徐霖 《绣襦记·剔目劝学》:“孤幃再把重门掩,不堪离恨寄冰絃,断雨残云思黯然。”

行心

谓修养心性。 唐 储光羲 《题眄上人禅居》诗:“真王清浄子,燕居復行心。” 唐 张辞 《谢令学道诗》:“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行心不到头。”

与其

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与其在这里等他,毋宁去找他更好

眼穿

犹言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眼穿常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宋 梅尧臣 《独酌偶作》诗:“眼穿南去翼,耳冷北来音。” 清 曾国藩 《岁暮杂感》诗之三:“莽莽寒山匝四围,眼穿望不到庭闈。”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无日

(1) 没有一天;表示时间不间断

无日不思念故土和亲人

(2) 不日;不久

亡无日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祸至无日矣。——《资治通鉴》

无日而非可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吾村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祸至无日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沙场

(1) 平沙旷野

(2) 古时多指战场

久经沙场

白骨

(1).尸骨;枯骨。《国语·吴语》:“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弔英贤!”《文汇报》1983.8.14:“苍松掩不住白骨,红岩染透了鲜血。”

(2).泛指死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刀笔舞闻,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寃。”

(3).白色果核或树干。 晋 顾微 《广州记》:“益智叶如襄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内白骨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为粽子,味辛。”《尔雅翼·释木一》:“梧者,植物之多阴最可玩者,青皮而白骨,似青桐而多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