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林钟商过李氏晚妆阁,见壁间旧所题

作者: 吴文英朝代: 宋代

原文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
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
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
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
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
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
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林钟商过李氏晚妆阁,见壁间旧所题词,遂再赋)》的作者是谁?答:吴文英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吴文英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文英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春酌

春饮;春宴。 唐 杜甫 《醉时歌》:“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沙汀 《淘金记》十八:“他在二大爷的春酌席上喝了不少的酒,抬回去的半夜就落气了。”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的的

(1) 明白,昭著

(2) 副词。的确;实在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清· 林觉民《与妻书》

梦游

睡眠中无意识地走动

维舟

(1).古代诸侯所乘之船。维连四船,使不动摇,故称。《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 郭璞 注:“维连四船。”

(2).泛指帝王贵族所乘之船。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3).系船停泊。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居人行转軾,客子暂维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行次江馆,其家室皆已维舟入亭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皇舅墓》:“维舟上读半磨灭,使君乃缘戚里恩。”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望见有石壁甚峭峻,维舟登岸,寻之得一尼菴。”

青门

(1). 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 ,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 。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 ,或曰 青门 。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 东陵侯 , 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昔闻 东陵瓜 ,近在 青门 外。”

(2).泛指京城东门。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

(3).泛指退隐之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 青门 豪迈, 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少司寇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二:“不畏西风更障尘, 青门 回首得閒身。”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 白社 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4). 汉 青门 外有 霸桥 ,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青门 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去年紫陌 青门 ,今宵雨魂云魂。”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 青门 有垂柳,烦尔寄相思。”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长史 王筠 为哀册,文曰:……背絳闕以远徂,轥青门而徐转。” 唐 王涣 《悼亡》诗:“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6).指 宋 时 杭州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宋 姜夔 《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獠女供花,傖儿行酒,卧看 青门 辙。” 夏承焘 注引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城东 东青门 ,俗呼 菜市门 。”

(7).曲名。 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青门》,疑是曲名。” 姚文燮 注:“《青门》,曲名。”

倚盖

倾斜的伞盖。古代有“天倾西北”的说法(见《淮南子·天文训》),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晋书·天文志上》:“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 唐 刘禹锡 《望衡山》诗:“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浑仪倚盖,旅转不差;黍管葭灰,晷刻靡爽。”

笼莺

笼中之莺。 唐 白居易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井鮒思反泉,笼鶯悔出谷。”

沈恨

亦作“沉恨”。深恨。《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佐文》:“叟则携致就炉,乃八九岁村女子耳。见客初无羞骇,但以物画灰,若抱沉恨。”

漫客

漫游的人。 明 高启 《赠漫客》诗:“漫客乃其徒,放意在云水。”

传芳

流传美名。《晋书·元帝纪论》:“岂 武 宣 餘化犹畅于 琅邪 , 文景 留仁传芳于 南顿 。” 唐 李百药 《笙赋》:“覬传芳於风雅,将永代於刊勒。”《金史·时青传》:“生还父母之邦,富贵终身,传芳后世。”

翠袖

(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桃根

(1). 晋 王献之 爱妾 桃叶 之妹。 清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之四:“斜阳寂寞 乌衣巷 ,便是 桃根 也泪零。”

(2).借指歌妓或所爱恋的女子。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客舍门,娼家少女名 桃根 。”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凭仗 桃根 ,説与凄凉意。”参见“ 桃叶 ”。

胶黏

亦作“ 胶粘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缃缥

(1).浅黄色与浅青色。亦指这两种颜色的织物。《后汉书·舆服志下》:“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綺罗縠繒,采十二色,重缘袍……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緑。贾人,緗縹而已。”

(2).古人常用浅黄或浅青色布帛作书衣。因以指书卷。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诗书乃陈,緗縹斯备。”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緗縹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宋 范成大 《次韵刘韶美大风雨坏门屋》:“云烟挥翰墨池翻,緗縹如山昼掩关。”

凭阑

见“ 凭栏 ”。

峨髻

高高的发髻。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金翘峨髻愁暮云,沓颯起舞真珠裙。”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緑绣衣,乘马,峨髻双鬟,无簪珥之饰,容色婉约。”

愁云

云气阴霾暗淡,比喻忧虑郁闷的神情或凄凉的情景

愁云满面

兰香

(1).草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兰香》:“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原注:“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 石勒 讳,故改,今人因以为名焉。且兰香之目,美於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兰香》:“本名罗勒, 后赵 石勒 以罗勒犯己名,改为兰香,至今以为名也。”

(2).泽兰。 宋 洪刍 《香谱》卷上:“兰香,一名水香,生 大吴 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腻粉

犹脂粉。 唐 白居易 《戏题木兰花》诗:“紫房日照燕脂坼,素艳风吹腻粉开。” 南唐 张泌 《满宫花》词:“腻粉琼粧透碧纱,雪休夸。”《武王伐纣平话》卷上:“不受寂淡,腻粉粧梳。官宦之家,内有胜玉女之颜。”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拭泪

亦作“ 拭泪 ”。1.擦眼泪。 南朝 梁 萧统 《拟古》诗:“窥红对镜敛双眉,含愁拭泪坐相思。”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千秋一拭泪,梦觉有微馨。”《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第一句公子就不好登答,只得敛神拭泪。” 庐隐 《海滨故人》一:“有时她不耐烦了,不能十分温慰 玲玉 , 玲玉 一定要背人偷拭泪。”

(2).旧时报丧讣文用语。对于亲属,亲者用“抆血”,疏者用“拭泪”。参见“ 抆血 ”。

见“ 拭泪 ”。

征袍

(1).出征将士穿的战袍。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明 杨基 《桂林与蒋张二指挥观兵》诗:“大字青旗写豹韜,连环金锁束征袍。”

(2).旅人穿的长衣。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緑阴红雨,征袍上染惹芳尘。”

强作

(1).勉力而做。《孔丛子·执节》:“ 魏安釐王 问天下之高士, 子顺 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 鲁仲连 乎?’王曰:‘ 鲁仲连 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2).勉强装作。 宋 苏轼 《题<文选>》:“ 渊明 《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 屈 宋 所陈何异?而 统 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脸色苍白,强作镇静地站在 邓军 面前。”

酒朋

酒伴。 宋 柳永 《归去来》词:“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

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风姨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风之神。《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太公金匮》:“ 风伯 名 姨 。”此“风姨”之所本。 宋 刘克庄 《送雷宜叔右司追录》诗:“ 东皇太乙 方行令,寄语 风姨 且霽威。”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晚》曲:“日高初睡起,扫残红怨煞 风姨 。”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诗:“凭栏默默咒 风姨 ,几度空劳裁护旗。” 闻一多 《红烛·西岸》:“这里是一道河,一道大河,宽无边,深无底;四季里 风姨 巡遍世界,便回到河上来休息。”参见“ 封姨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