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窗迥

作者: 王哲朝代: 元代

红窗迥原文

把兄嫂,好供养。
更是我见在父母,谁人敢向。
这里却有个王三,更朝夕思想。
哥哥嫂嫂休悒怏。
休烦恼、好把心来涤荡。
*名香,三教俱看,得善芽增长。

诗词问答

问:红窗迥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红窗迥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红窗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兄嫂

哥哥和嫂子

供养

(1) 给…提供生计,赡养

我一定供养你

(2) 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需要

供养老人

(3) 饲养,养活

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与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荔枝蜜》

见在

(1).尚存;现今存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 代王 又亲 高帝 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明皇 因于此地造寺,而名 荷泽 焉。寺今见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喝道:‘分明是他家旧坟,你倚强夺了他的,石刻见在,有何可説?’”

(2).现时;现在。 唐 元稹 《悟禅》诗:“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明史·朱赓传》:“礼部主事 郑振先 遂劾 賡 十二大罪,且言 賡 与 一贯 、 锡爵 为过去、见在、未来三身。”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谁人

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唐 王建 《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 杨延德 :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 五台山 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这里

这个地方

我们从这里往哪儿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思想

意识形态的;观念的

思想动向

思想工作

思想解放

思想境界

哥哥

(1) 称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长的男子。对同辈男子的尊称

(2) 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

(3) 亦作“哥哥儿”。对年轻人的称呼

那捉笊篱的哥哥吃打了。——《古今小说》

(4) 对父亲的称呼

奶奶!我接爹爹去来。(正旦云)…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怎抵死的要去接。——元· 白朴《墙头马上》

嫂嫂

(1).兄之妻。《三国志平话》卷中:“ 关公 曰:‘嫂嫂收拾行装,来日辞 曹丞相 ,往 袁绍 处。’”《水浒传》第十七回:“ 何清 问嫂嫂道:‘哥哥忒杀欺负人,我不中也是你一个亲兄弟。’” 茅盾 《残冬》三:“他睁圆了眼睛看着他的哥哥嫂嫂。”

(2).泛称年纪不大的已婚女子。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一折:“店小二云:嫂嫂,咱且回店中去来。”

(3).老家人对主母的称呼。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院公持扫箒上云:哥哥祭奠去了,嫂嫂根前回復去咱。”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老汉是这 李员外 的老院公便是。自从老员外身亡之后,嫂嫂与 神奴 孩儿另住。”

悒怏

忧郁不快。 唐 蒋防 《霍小玉传》:“夫婿昨向 东都 ,更无消息,悒怏成疾,今欲二年。”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听説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范式 去后, 劭 凝望堕泪, 式 亦回顾泪下,两各悒怏而去。” 苏曼殊 《焚剑记》:“姨氏怒, 阿兰 日夜悒怏,都不寝食。”

烦恼

(1) 烦闷苦恼

自寻烦恼

(2) 烦扰

那伙鸟男女来烦恼南旺营。——《荡寇志》

涤荡

(1) 冲洗;清除

涤荡污泥浊水

(2) 扫清,扫尽(如政治上的腐败或组织上的弊病)

涤荡剥削阶级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三教

(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增长

增进

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