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

作者: 叶适朝代: 宋代

原文

十夜茅檐宿冻云,商量送腊又迎春。
并将束苇熏天焰,回得阳和捧日轮。

诗词问答

问:《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的作者是谁?答:叶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叶适的名句有哪些?答:叶适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叶适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书法作品欣赏
元夕立春喜晴於是郡人久不出矣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冻云

严冬的阴云。 唐 方干 《冬日》诗:“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暉。”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陆嵩 《新年作》诗:“冻云欲扫未尽扫,红日待生犹未生。”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商量

(1) 交换意见

和他家里的人商量过此事

(2) 商讨

他总是蹲在草地上和别人商量

(3) 购买,问价

终日价无人商量。——《宣和遗事》

送腊

辞送腊月。 宋 叶适 《元夕立春喜晴于是郡人久不出矣》诗:“十夜茅簷宿冻云,商量送腊又迎春。” 明 瞿式耜 《顶山次前韵》:“迎春送腊繁华事,多少经营赁屋钱。”

迎春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来。《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郑玄 注:“迎春,祭 仓帝 灵 威仰 於东郊之兆也。”《后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车骑服饰皆青。” 唐 韦缜 《读春令赋》:“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轮。”

(2).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餘,形容怪异,杂在人丛中观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树篇》:“翠颖陵冬秀,红葩迎春开。” 南朝 陈 谢燮 《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毛 * 《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树诚 《我爱这一行》:“元旦晚上,她们剧团要同我们厂开一个迎春联欢晚会。”《文汇报》1991.2.7:“本报昨天在七重天宾馆举办《文汇报》读者迎春座谈会。”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诗:“香麯亲看造,芳丛手自栽;迎春报酒熟,垂老看花开。”参见“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束苇

捆扎的芦苇。《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絳繒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张随 《纵火牛攻围赋》:“因七尺之殊状,画五彩之奇文,先事以谋,凿垣之门暗啟;及期而进,束苇之火遂焚。”

熏天

(1).形容气势极盛。《吕氏春秋·离谓》:“毁誉成党,众口熏天。”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涸阴凝地,无累陵火之热。”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勔 恃恩自恣,遣人讽之,且席以熏天之势。”

(2).形容气味浓重。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 刘伶 喝得酒气熏天。”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日轮

(1).太阳。日形如车轮而运行不息,故名。 北周 庾信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钱仲联 集释:“《列子》:‘日初出,大如车轮。’”《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东方大明,日轮红焰焰钻将出来了。”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早就该是阳光普照的时候了,然而,除了 江 左一带山峰的上空,那本来应当是挂着日轮的地方,稍微见得明亮,此外整个天宇可以说是铅色。”

(2).指帝王车驾。 唐 鲍溶 《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来年二月 登封 礼,去望台星扈日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