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篇叠旧韵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上巳篇叠旧韵原文

玉衡转璿玑,杓指巽方月。

生气既云盛,阳德毕宣发。

间关好鸟翔,春涨蘸轻杨。

藓坂绿冉冉,华圃红裳裳。

良辰值脩禊,伊古华光宴。

徘徊赓旧吟,难驻迅风电。

伫望雨丝飞,谁赏韶阳辉。

翘首赋云汉,宵衣披月帷。

乐彻阳阿奏,漫泛曲流酎。

隔松响丁丁,听报申牌漏。

即事意鲜欣,讵能净六尘。

山花应笑我,输与去年春。

诗词问答

问:上巳篇叠旧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巳篇叠旧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一

参考注释

玉衡

(1).古代的测天仪器。《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孔颖达 疏引 蔡邕 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盖悬璣以象天而衡望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玉衡常理,顺九天而调阴阳。” 清 纳兰性德 《自鸣钟赋》:“尔其外之可见者,加尺茎于图上,儼窥天之玉衡,譬 夸父 之逐日。”

(2).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歷歷。” 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曰:“北斗七星,第五曰玉衡。”《晋书·天文志上》:“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璣,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宋书·符瑞志下》:“玉衡从体,瑶光得正。”

(3).泛指北斗。《文选·扬雄<长杨赋>》:“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玉衡,北斗也。”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中天日月回金闕, * 辰绕玉衡。”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仰见玉衡移,握手言离别。”

(4).车辕头横木的美称。《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枉玉衡於炎火兮,委两馆於咸唐。” 王逸 注:“衡,车衡也。”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轻盖靡於骏奔,玉衡劳於拊翼。”

生气

(1) 活力;生命力

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非常生气

阳德

(1).阳气。《西京杂记》卷五:“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乃諏令辰,正月壬午。誓戒臣工,大祀攸举。阳德显融,歛戢群阴。”

(2).指阳光。《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玄 《众星诗》:“阳德虽普济,非阴亦不成。”《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唐 李善 注:“《春秋説题辞》曰:‘阳精为日。’《易辩终备》曰:‘日之既,阳德消。’ 郑玄 曰:‘日既蚀,明尽也。’”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3).喻指皇帝的恩泽。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君道寖长,阳德光亨。”

(4).指古代乡射饮酒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 孙诒让 正义:“阳德亦即谓乡射饮酒之礼。本於性情之谓德,制其节文之谓礼,其实一也……以地产作阳德者,谓乡射饮酒有酒醴,献酬之礼,酒醴出於五穀也。”一说为分地利以致富。见 郑司农 注。

(5).指月中德神。 清 允禄 《协纪辨方书·义例四·阳德》:“《总要歷》曰:‘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宣发

疏导发散。《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怯弱之儿豆豉法,宣发胎毒功最良,儿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浓汁当乳尝。”

黑白相杂的头发。 汉 焦赣 《易林·节之井》:“宣髮 龙叔 ,为王主国,安土成稷,天下蒙福。”原注:“宣髮,黑白杂也。”《易·说卦》“为寡髮” 唐 陆德明 释文:“﹝寡﹞,本又作宣,黑白杂为宣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蒜发》:“今人言壮而髮白者,目之曰蒜髮,犹言宣髮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 淮西 、 淮南 、 吴 、 越 ,谓黑中有一二茎白者为宣髮。”

间关

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间关莺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涨

春季水涨。 唐 杜荀鹤 《送人归淝上》诗:“ 巢湖 春涨 喻溪 深,纔过 东关 见故林。” 宋 陆游 《成都书事》诗之二:“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清 曹寅 《雨霁过沧浪亭》诗:“赤栏晼晚添春涨,皷角频疑小队来。”

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裳裳

鲜明美盛的样子。《诗·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毛 传:“裳裳,犹堂堂也。” 孔颖达 疏:“彼堂堂然光明者,华也。” 陈奂 传疏:“传以裳裳为堂堂之假借。《説文·门部》云:‘闛闛,盛皃’,与堂堂同。《广雅》云:‘常常,盛也。’裳常一字, 毛 与三家《诗》同意也。於华言裳裳,於叶言湑,皆有盛义。” 王先谦 集疏:“ 鲁 韩 ‘裳’作‘常’。”

良辰

美好的时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隐 《流莺》诗:“巧囀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满,美景不长,良辰难再。”

脩禊

古代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 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脩禊”。 宋 张元干 《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词:“脩禊当日 兰亭 ,羣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譬若 王羲之 偕诸贤於 兰亭 脩禊,适 高丽 使者至,遂延之席末,流觴赋诗,文雅虽同,加此眼生者,便非诸贤气象。”参见“ 修禊 ”。

华光

光华;美丽的光彩。《汉书·礼乐志》:“璧玉精,垂华光。” 颜师古 注:“言礼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华也。”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冰心 《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忽然远处西边的树梢上,哗哗地喷出一阵华光。”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迅风

疾风。《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汉 王粲 《七哀诗》:“迅风拂裳袂,白露霑衣衿。” 清 张云璈 《杨酆都殉难》诗:“狂蛟退入 冯夷 宫,贼如落叶随迅风。”

伫望

(1).久立而远望。《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州郡飞輓,旋给京师,租庸使 孔谦 日於 上东门 外佇望其来,算而给之。” 宋 梅尧臣 《卫州通判赵中舍》诗:“况闻别乘至,佇望大河曲。”《红楼梦》第一回:“老先生倚门佇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

(2).等候,盼望。 明 李贽 《覆刘肖川》:“千万一来,佇望!” 叶紫 《丰收》三:“大家都佇望着 何八爷 的好消息。”

雨丝

如丝的小雨

天上挂满雨丝

韶阳

谓明媚的春光。 唐 皇甫冉 《东郊迎春》诗:“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 张孝祥 《诉衷情·牡丹》词:“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翘首

抬头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翘首晴空|登高翘首,远望家乡|翘首以待。

云汉

(1) 银河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高空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唐 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 綃 ”。《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因以为名,且相别耳。”《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纚笄宵衣,立于房中,南面。” 郑玄 注:“宵,綺属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妇人助祭者同服也。”

阳阿

(1).乐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徘徊《房露》,惆悵《阳阿》。”

(2).古之名倡 阳阿 善舞,后因以称舞名。《淮南子·俶真训》:“足蹀 阳阿 之舞,而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 阳阿 ,古之名倡也。《緑水》,舞曲也。”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 阳阿 奏奇舞, 京洛 出名謳。”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虽 邯郸 其敢伦,岂 阳阿 之能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駟连骑,选色徵歌,转车子之喉,按 阳阿 之舞。”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朝阳初升时所经之处。《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沐兮 咸池 ,晞女髮兮阳之阿。” 王逸 注:“阿,曲隅,日所行也。言己愿托司命,俱沐 咸池 ,乾髮 阳阿 。”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岩上宿》诗:“美人竟不来, 阳阿 徒晞髮。” 明 何景明 《九咏》:“晞温暾兮 扶桑 ,讯灵居兮 阳阿 。”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先五十韵》:“晚岁思丹鸟, 阳阿 放白鷴。”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伐木丁丁。——《诗·小雅·伐木》

申牌

下午三时至五时。古于衙门和驿站前设置时辰台,每移一时辰,则以刻有指示时间的牌子换之,故称。《水浒传》第二三回:“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说岳全传》第六五回:“到得镇上,已是申牌时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到了申牌时候,他心中所称赞的那个‘丽人’又带着上午来的两个宫婢飘然而至。”

事意

(1).事情的意义。《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

(2).用意;意图。《晋书·司马休之传》:“ 文思 事意,远近所知。”《元典章·圣政一·守法令》:“应合行事,理遵守 世祖 皇帝累降条格事意施行。”

(3).犹事情,事务。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上入苑, 吉頊 拢马,上问在外有何事意。” 唐 白居易 《洛城东花下作》诗:“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六尘

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 宋 司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瞿秋白 《猪八戒》:“一切爱恋六尘,以至于‘ * 是没有的,是幻执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成个正觉’,得证涅槃。”

山花

(1).山间野花。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 唐 杜甫 《早花》诗:“腊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开。” 金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诗:“石上多古苔,山花间红碧。” 陈毅 《枣园曲》:“喜四面山花无数,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诗词大国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户录·山花燕支》:“山花,丛生。 端州 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抽穗长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开。土人採含苞者卖之,用为燕支粉,或持染绢帛,其红不下蓝花。”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