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释子问诗法

作者:艾性夫 朝代:宋代

答释子问诗法原文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
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诗词问答

问:答释子问诗法的作者是谁?答:艾性夫
问:答释子问诗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答释子问诗法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艾性夫的名句有哪些?答:艾性夫名句大全

艾性夫答释子问诗法书法欣赏

艾性夫答释子问诗法书法作品欣赏
答释子问诗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诗体

诗的样式和风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觴也。”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又:‘相随遥遥访 赤城 ,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此 李太白 诗体也。”《元史·余阙传》:“诗体尚 江 左,高视 鲍 谢 , 徐 庾 以下不论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十章:“从诗体的各方面看,今体乐府、五言长律、七绝语体、七律拗体、七言拗体长律、七律组诗、五言长篇叙事诗, 杜甫 在哪方面没有创造,在哪方面没有独特的成就?”

入选

中选,当选

尔后

从此以后;今后

岛可

唐 代诗人 贾岛 与诗僧 无可 的并称。 岛 尝为僧, 无可 为 岛 从弟。二人诗作风格相似,皆多凄苦之词。 宋 苏轼 《吕承奉读书作诗不已贫甚》诗:“吟为蜩蛩声,时有 岛 可 句。”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僧景淳诗多深意》:“ 桂林 僧 景淳 ,工为五言诗,规模清寒,其渊源出于 岛 可 。”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无择

(1).不用挑选;没有区别。《墨子·大取》:“断指与腕,利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张纯一 集释:“言指与腕在己虽有择,苟利天下,则……无暇为指小腕大之择也。”《墨子·节葬下》:“‘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无择也。’”

(2).无失误或不妥的地方。择,通“ 殬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 汪荣宝 义疏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殬、斁、择古音竝同……《孝经》:‘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口无败言,身无败行也。”《周书·王德传》:“ 德 性厚重廉慎,言行无择。”

(1).人名。上古隐士。《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北人 无择 。北人 无择 曰:‘……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 清冷 之渊。” 成玄英 疏:“北方之人,名曰 无择 , 舜 之友人也。”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广韵·入德》﹞‘北’字注:‘古有 北人无择 。’则 北人 是复姓,《汉书·古今人表》作‘ 北人亡择 ’。”

(2).人名。 春秋 时 魏 之贤人。姓 田 ,字 子方 。《庄子·田子方》:“ 文侯 曰:‘ 谿工 ,子之师邪?’ 子方 曰:‘非也, 无择 之里人也。’” 成玄英 疏:“ 谿工 是 子方 乡里人也。”

语意

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

语意深长

庸浅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 汤 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 梁 萧统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

大音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希声,无声。意谓至大之音则不辨宫商,犹如无声。后以“大音”指美妙的乐音。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明 刘基 《美女篇》诗:“大音世罕识,日暮空盘桓。”

和平

(1)

(2) 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

采取和平战略

(3) 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

和平的环境

(4) 没有战争的

和平的方法

(5) 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

药性和平

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説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説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饮食资乎水火,而饮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盐梅,而至味非盐梅也。”

悠远

(1) 长久;久远

(2) 久远

悠远的日期

(3) 辽远

山川悠远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通黄中之妙理,韜亚圣之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九僧

(1).指 宋 初 惠崇 等九个和尚。他们以诗闻名于世,时号“九僧”。有合集《九僧诗》。《宋史·艺文志八》:“九僧为 淮南 惠崇 、 剑南 希书 、 金华 保暹 、 南越 文兆 、 天台 行肇 、 汝州 简长 、 青城 维凤 、 江东 宇昭 、 峨眉 怀古 。”

(2).佛教举行 * 会时的九位司事的僧人。即:导师、咒愿师、呗师、散花师、梵音师、锡杖师、引头、堂达和衲众。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红楼

(1).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长乐坊 安国寺 红楼, 睿宗 在藩时舞榭。” 宋 史达祖 《双双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2).富贵人家女子的住房。 唐 白居易 《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宋 王庭珪 《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鬢颜如玉。”

(3).犹青楼。妓女所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艷。”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卷二:“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