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四面云山

作者:康熙 朝代:清代

咏四面云山原文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
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
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
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
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
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诗词问答

问:咏四面云山的作者是谁?答:康熙
问:咏四面云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四面云山是什么体裁?答:五绝
问:康熙的名句有哪些?答:康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远岑

远处的山。 南唐 李中 《献徐舍人》诗:“下直无他事,开门对远岑。” 宋 黄庶 《次韵和子仪问蝉》:“清风转餘声,香若下远岑。”

竞秀

互相比美

百花竞秀

争奇

竞相逞其奇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晚年好游,所到 黄山 、 白岳 、 罗浮 ……觉山水各自争奇,无重复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三》:“诗果意思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餘?若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

过风

透风;通风。 唐 史重厚 《重建司空溧阳侯庙记》:“虹梁敧倾,漏雪过风。”如:这个门道里倒过风儿,我们在这里凉快凉快吧。

寒花

亦作“ 寒华 ”。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晋 张协 《杂诗》:“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緑滋。”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唐 李颀 《送李回》诗:“千巖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輦路中。” 明 汤潜 《衲子道明云渎川陶古石家菊甚好儿子中偕看有诗二首子亦兴发诗以招之》:“萝门何处通幽曲,背指寒花屋后栽。”

得月

受到月光的照临。 唐 李白 《经离乱后赠江夏韩太守良宰》诗:“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宋 王阮 《和陶诗六首·和归田园》:“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 宋 俞文豹 《清夜灵》:“ 范文正公 镇 钱塘 ,兵官皆被荐,独巡检 苏麟 不见録,乃献诗云:‘近水楼臺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高枝

(1).高树枝。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2).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红楼梦》第二七回:“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

涌浪

(1) 汹涌的海浪

(2) 从风浪生成区传播出来的波浪

少多

(1).稍多。 汉 王充 《论衡·言毒》:“食甘旨之食,无伤於人。食蜜少多,则令人毒。”

(2).少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华 《博物志》:“习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饮鴆酒。”

(3).少和多。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田律》:“稼已生后而雨,亦輒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4).喻进退得失。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同僚已陟,后进多升,而怡然清静,不以少多为念。”

脉脉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温情脉脉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金明

(1).见“ 金明池 ”。

(2).如金之光明。 前蜀 杜光庭 《户部张相公修迁拔明真斋词》:“三籙定金明之典,功被人天。” 元 师严 《庚午三月五日朱尚书席上醉歌》:“妙舞清歌如有神,翠烂金明各回首。”

溶溶

(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积翠池

汉 唐 宫池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汉 积翠池 中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 南越王 赵佗 所献,号为烽火树,夜有光影,常似欲燃。”一本作“ 积草池 ”。按,《西京杂记》卷一亦作“ 积草池 ”。《旧唐书·魏徵传》:“后 太宗 在 洛阳宫 ,幸 积翠池 ,宴羣臣,酒酣各赋一事。” 清 王士禛 《读史杂感》诗之八:“ 芳华苑 里奏名倡, 积翠池 边舍利装。”

忧思

(1) 忧虑

日夜忧思

(2) 忧虑的心绪

解愠

消除怨怒。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 舜 弹五絃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唐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诗:“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清 袁枚 《答某明府书》:“足下解愠处甚多,其速往可也。” 何启 胡礼恒 《新政论议》:“公平布则郅治可期,有阜财解愠之风,无敢怒难言之隐也。”

乐志

旧时纪传体史书中用以综述音乐发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记》有《乐书》,《晋书》、《宋书》、《南齐书》等有《乐志》,《隋书》、《旧唐书》有《音乐志》,《汉书》、《新唐书》、《元史》则与礼合併为《礼乐志》。

愉悦心志。《战国策·赵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国 ,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 晋 潘尼 《安石榴赋》:“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

余清

(1).馀留的清凉之气。《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密林含餘清,远峯隐半规。” 吕良 注:“含餘清,谓雨后气尚清凉也。” 南朝 齐 谢朓 《答灵运诗》:“夕霽风气凉,闲房有餘清。” 唐 杜甫 《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仗鉞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餘清。”

(2).指不绝的清脆悦耳之音。 唐 李峤 《钟》诗:“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餘清。”

素学

平素所学。 宋 曾巩 《思政堂记》:“﹝ 王君 ﹞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以脩其政。” 宋 曾巩 《应举启》:“仰遵旧礼,敢忘桑梓之恭;輒进曼辞,庶当鸡鶩之贄。察其素学,采以寸长。”

邻老

亦作“隣老”。对邻居老年人的敬称。 元 揭傒斯 《赵孝子》诗:“隣老四面来,惊嘆未曾有。” 元 揭傒斯 《高隐君诗》:“过从止隣老,言笑若童孺。”

耆年

(1).老年人。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唐 聂夷中 《短歌》:“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宋 陆游 《北望》诗:“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

(2).指高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归愚 先生虽耆年重望,意不属也。”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