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原文

病马系乔木,携筇到上方。

江花迷枉渚,野竹乱鸣榔。

石灶怀桑苧,洼尊忆漫郎。

吾生真寄傲,佛地欲深藏。

诗词问答

问: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彭
问: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书龙寿寺煮泉亭壁·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乔木

高大的树木

并汾乔木。——宋· 沈括《梦溪笔谈》

废池乔木。——宋· 姜夔《扬州慢》词

上方

(1).前面。《史记·滑稽列传禇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

(3).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 * 词话》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 潘飞声 《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5).上邦,大国。《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

(6).上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不应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汉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汉书·佞倖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8).同“ 尚方 ”。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明史·徐阶传》:“帝察 阶 勤……召直 无逸殿 ,与大学士 张治 、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红楼梦》第五七回:“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9).上方剑的简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军威奋激人心痒,前旌未至声至往。” 清 陆次云 《圆圆传》:“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锡蟒玉,赐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关 。”参见“ 上方剑 ”。

枉渚

(1).古地名。 枉水 流入 沅水 的小水湾,在今 湖南 常德市 南。《楚辞·九章·涉江》:“朝发 枉渚 兮,夕宿 辰阳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 沅水 又东歷小湾,谓之 枉渚 。”

(2).古地名。又名 琵琶洲 ,在今 甘肃省 两当县 南。因洲渚迂回,人迹罕到,故名。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鵾鷄号 枉渚 ,日色傍阡陌。”

(3).弯曲之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 唐 欧阳詹 《陪太原郑行军登汾上阁》诗:“城槐临枉渚,巷市接飞梁。”

鸣榔

见“ 鸣桹 ”。

石灶

石砌的灶。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类附》:“树盖徒低荫,石灶未尝烟。”

洼尊

见“ 洼樽 ”。

漫郎

(1).指 唐 朝 元结 。 唐 颜真卿 《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序:“将家 瀼 滨,乃自称浪士,著《浪説》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 宋 黄庭坚 《彫陂》诗:“穷山为吏如 漫郎 ,安能为人作嚆矢。” 宋 朱熹 《寿母生朝》诗之三:“徙居邂逅成嘉遯,捧檄因循愧 漫郎 。”

(2).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 郁达夫 《穷乡独立日暮苍茫顾影自伤漫然得句》诗:“只愁物换星移后,反被旁人唤 漫郎 。”

吾生

(1).谓己之生命。《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陈维崧 《唐多令·重九后食蟹半醉作》词:“半醉睨吴钩,吾生行且休。”

(2).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晋 陆机 《赠潘岳》诗:“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牵率詶嘉藻,长揖愧吾生。”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佛地

(1).谓超脱生死、灭绝烦恼的境界。《坛经·般若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犹佛。 南朝 梁 沉约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凡夫之与佛地,立善知恶,未始不同也。” 南朝 梁 沉约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但佛地所知者,得善之正路;凡夫所知者,失善之邪路。”

(3).指寺院。 唐 张祜 《题真娘墓》诗:“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是归。”《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底下几句道:‘他 * 污佛地,我仗剑下云端,铲恶除奸。’这几句分明説他路见不平,替民除害……把这起子和尚屠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