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六十

作者: 释怀深朝代: 宋代

拟寒山寺·其六十原文

人间官法中,畜生杀无罪。

朝烹与暮割,恬然不知悔。

世法虽不理,冤债何时已。

不见遂安公,五犬逼而死。

诗词问答

问:拟寒山寺·其六十的作者是谁?答:释怀深
问:拟寒山寺·其六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怀深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怀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自注:唐交州遂安公李寿,好猎杀邻家犬喂鹰。公因疾见五犬索命,公曰:杀你者,奴之过也,非我罪也。犬曰:奴岂得自由,是你使之。我等既不盗你之食,自于门首过,奴杀我,终不休也。公谢罪,请为追福。四犬许之。一白犬曰:既无罪杀我,我气未绝,生割我肉,脔脔苦痛,吾思此毒,何可放也。有顷少苏,遂患偏风,支体不遂,虽为犬追福,公竟疾不差。出《冥报记》。

参考注释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官法

亦作“ 官灋 ”。国家的法规、法度、法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六曰官灋,以正邦治。” 郑玄 注:“官灋,谓职所主之法度。” 孙诒让 正义:“官法,谓邦之大事各有专法,箸其礼节名数,若今会典、通礼之属,一官秉之,以授众官,使各依法共治之,是谓官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今 世名 不烦官法,手刃其人,以报父仇,特来投到请死,乞正 世名 擅杀之罪。”

生杀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 白居易 《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无罪

没有犯罪

恬然

(1) 安然;泰然

处之恬然

(2) 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世法

(1).代代效法。《国语·齐语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 武 远绩以成名。” 汉 徐干 《中论·贵验》:“皆书名前策,著形列图,或为世法,或为世戒,可不慎之!”

(2).世人的典笵,社会沿用的习惯常规。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宋 黄庭坚 《书赠俞清老》:“﹝ 米芾 ﹞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讲义理,别白是非,则须学术;酬酢事机,区分利害,必用世法。”

(3).指人事上的交际应酬。 宋 戴复古 《有感》诗:“老子生来世法疎,白头思欲把犂鉏。”

(4).对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佛观世法如光影。”《西湖佳话·南屏醉迹》:“况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

不理

(1)

置于不顾,不理睬

别不理他,要帮助他

(2)

不理会,不在乎,不当一回事

我才不理这些闲话呢

冤债

谓造孽必有报应,犹如欠债。《花月痕》第一回:“三生冤债,虽授首於藁街,一段痴情,早销魂於蓬颗!”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标签:寒山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