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三和原文

自古名高易毁随,谁令俶傥更权奇。
心知吾友必中鹄,眼见乃翁初梦罴。
所幸解骖逢晏子,不须结客报袁丝。
古人进德多因此,公冶台卿即汝师。

诗词问答

问:三和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三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名高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俶傥

亦作“ 俶倘 ”。1.卓异不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司马贞 索隐引《广雅》云:“俶儻,卓异也。”《晋书·张载传》:“若夫魁梧儁杰,卓躒俶儻之徒,直将伏死嶔岑之下,安能与步骤共争道里乎!” 宋 王安石 《读进士试卷》诗:“故令俶儻士,往往弃堙鬱。”

(2).豪爽洒脱。《魏书·阳尼传》:“性俶儻,不拘小节。”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幔亭仙》:“ 徐季 暨弱冠,有才华,俶倘好义,不能俛仰尘俗。”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张慧仙寄外诗记》:“先是,有 延陵生 者,襟怀俶儻,学究天人。” 钱基博 《吴禄贞传》:“顾 禄贞 颇俶儻不羈,而 良弼 则礼法自绳。”

权奇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汉书·礼乐志》:“ 太一 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 王先谦 补注:“权奇者,奇譎非常之意。”《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雄志倜儻,精权奇兮。” 张铣 注:“权奇,善行貌。” 唐 高适 《画马篇》:“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陈虬 《救时要议》:“盖繁文縟节,非所以待权奇任大之器。”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中鹄

(1).射中靶子。 唐 张茔 逸句:“一箭不中鵠,五湖归钓鱼。”

(2).引申为准确。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 乔峰 已得续聘之约,其期为十四个月。前所推测,殊不中鹄耳。”

(3).喻及第。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日蒙圣天子下詔,乃丈夫富贵之秋。姑待来年,必期中鵠。”

眼见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词:“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见,説着也不信。”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

(2).犹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唉!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

(3).分明;显然。《水浒传》第五八回:“那个穿红的,眼见是 宋江 了;道妆的,必是军师 吴用 。”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过,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

(4).很快;马上。《红楼梦》第三一回:“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乃翁

(1).你的父亲。《汉书·项籍传》:“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 颜师古 注:“翁,谓父也。”《汉书·项籍传》:“乃,亦汝也。” 宋 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 一清 ( 杨一清 )亟谓曰:‘子不知乃翁与我友耶?’”

(2).他的父亲。 宋 朱敦儒 《念奴娇》词:“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玉带生卷》:“ 刘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以《玉带生》轴为贄。”

解骖

解脱骖马赠人。谓以财物救人困急。语出《史记·管晏列传》:“ 越石父 贤,在縲紲中。 晏子 出,遭之涂,解左驂赎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菲薄衣食,躬率羣下,损膳解驂,以赡黎苗。” 宋 苏轼 《洗玉池铭》:“道逢玉人,解驂推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曩受解驂之惠,旦夕不忘。” 清 徐乾学 《怀汉槎在狱》诗:“谁为解驂存国士,可怜一饭困王孙。”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结客

(1).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汉书·祭遵传》:“﹝ 祭遵 ﹞尝为部吏所侵,结客杀之。” 唐 韩翃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诗:“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緑林。” 明 徐渭 《上督公生日》诗:“城下钓鱼怀漂母,堂前结客忆 周郎 。”

(2).指所结交的宾客。《后汉书·刘钧传》:“ 钧 欲断絶辞语,復使结客篡杀 久 。” 南朝 梁 何逊 《送褚部曹联句》:“君随结客去,我乃倦游归。”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进德

(1).犹言增进道德。《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晋 潘岳 《闲居赋》序:“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脩辞立诚以居业。” 唐 李山甫 《司天台》诗:“ 景公 进德星曾退, 汉帝 推诚日为迴。”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

(2).即进德冠。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进德, 唐太宗 赐贵臣冠也。”参见“ 进德冠 ”。

因此

因为这个

减了税,因此怨声也少些了

公冶

复姓。 春秋 时 齐 有 公冶长 , 孔子 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