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苏字韵

作者: 曾几朝代: 宋代

再次苏字韵原文

秋风不来眼穿枯,飒然而至吾其苏。
中宵起我灯火读,音节自喜如连珠。
不知何物披拂此,定是啸谷之於菟。
窗前况复雨骤作,山溜绕屋鸣瑶琚。

诗词问答

问:再次苏字韵的作者是谁?答:曾几
问:再次苏字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几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秋风

秋天的风

不来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眼穿

犹言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诗:“眼穿常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宋 梅尧臣 《独酌偶作》诗:“眼穿南去翼,耳冷北来音。” 清 曾国藩 《岁暮杂感》诗之三:“莽莽寒山匝四围,眼穿望不到庭闈。”

飒然

(1) 形容风吹时沙沙作响

有风飒然而至

(2) 爽利的样子

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中宵

中夜,半夜。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迅雷中宵激,惊电光夜舒。”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中宵屡兴,终食累叹。”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到海南岛度假》词:“应中宵起舞到鸡鸣,练腰脚。”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音节

(1) 声音高低,缓急的节奏

音节谐捷

(2) 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自喜

亦作“ 自熹 ”。亦作“ 自憙 ”。1.自乐;自我欣赏。《庄子·秋水》:“於是焉 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汉书·佞幸传·董贤》:“为人美丽自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吾以之自熹,吾以之 * 。”

(2).自己爱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汉书·贾谊传》:“遇之有礼,故羣臣自憙。” 颜师古 注:“憙,好也,好为志气也。”《后汉书·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凭资,徒以文俗自憙,遂能集其志计。”《金史·王晦传》:“ 王晦 字 子明 , 泽州 高平 人。少负气自憙,常慕 张咏 之为人。”

连珠

把许多珠子用一根线连接起来,比喻连在一起,不间断

连珠箭

妙语连珠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披拂

摆动,摇摆,飘动;吹动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长发披拂

於菟

古时楚国人对“虎”的称呼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雨骤

(1).雨势迅猛。 南朝 梁 王湜 《赠情人》诗:“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南史·孝义传上·庾道愍》:“﹝ 庾道愍 ﹞尝入村,日暮雨骤,乃寄止一家。” 宋 赵师侠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词:“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

(2).比喻来势迅猛。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回:“途中闻 清 兵三路入犯……风驰雨骤。”

(3).群聚貌。 唐 武三思 《大周封祀坛碑序》:“天子……者雾集,叫龙围者雨骤。” 唐 吕令则 《义井赋》:“川流雨骤,车马於焉往来;风举云摇,帝王由兹行幸。”

山溜

亦作“ 山霤 ”。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孔丛子·连丛子上》:“山霤至柔,石为之穿。” 晋 陆机 《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前蜀 贯休 《湖上作》诗:“山霤穿苔壁,风钟度雪林。” 宋 欧阳修 《浮槎山水记》:“至於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明 无名氏 《八声甘州·合筝》套曲:“见天风淅淅,山溜泠泠。”

瑶琚

美玉。比喻奇才。 清 汪懋麟 《满庭芳》词:“有才如子,抱璞沉珠……却怪 终南 捷径,空鱼目,谁识瑶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