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止

作者: 吴全节朝代: 元代

鉴止原文

山泉漱玉雨浪浪,渟蓄深开一亩塘。

若向动中知静体,湛然泰宇发天光。

诗词问答

问:鉴止的作者是谁?答:吴全节
问:鉴止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鉴止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吴全节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全节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参考注释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漱玉

谓泉流漱石,声若击玉。语本 晋 陆机 《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漱玉临丹井,围碁访白云。” 唐 方干 《叙龙瑞观胜异寄于尊师》诗:“夜溪漱玉常堪听,仙树垂珠可要攀。”

浪浪

(1).流貌。《楚辞·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王逸 注:“浪浪,流貌也。” 洪兴祖 补注:“浪音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豪放》:“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傍。” 宋 苏轼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2).象声词。形容雨、水等流动的声音。 清 卓发之 《裓园嫘史·无山堂》诗:“我看平若水,云际听浪浪。”

渟蓄

(1).犹含蓄。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诗贯六义,则讽諭抑扬,渟蓄渊雅,皆在其间矣。”

(2).指储积于胸中的才识。 宋 陆游 《答刘主簿书》:“足下亦宜尽发所渟蓄,以与朋友共之。”

中知

见“ 中智 ”。

静体

(1).使身体静息。《后汉书·礼仪志中》:“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絶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2).洁净之体。佛教指投身转世后的圣洁之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第五世 * 剌麻 於壬戌年示寂,转生静体,今十五岁矣。”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泰宇

犹天下。 明 许三阶 《节侠记·泰回》:“臣窃惟陛下乾纲復振,泰宇重熙,无任雀跃。” 清 赵翼 《筠浦协揆策拜体仁阁大学士喜赋》诗:“泰宇澄清调玉烛,薰风解阜和瑶琴。”

天光

(1) 日光;天空的光辉

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儿女英雄传》

水色天光

(2) 白昼

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3) 天色

(4) 〈方〉∶早晨;天亮

(5) 天色与湖光

上下天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