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游定夫

作者: 杨时朝代: 宋代

寄游定夫原文

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余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诗词问答

问:寄游定夫的作者是谁?答:杨时
问:寄游定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时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山趾

亦作“ 山址 ”。山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 元 邓牧 《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 ,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驹隙

比喻光阴迅速。为“白驹过隙”之省。隙,墙壁间的空隙。

骎骎

(1) 马跑得很快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三国魏·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2) 又如:骎骎(马快跑的样子)

(3) 迅疾

然后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骎骎进于大同之世矣。——《老残游记》

余半

其馀一半。《晋书·嵇康传》:“ 烈 尝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与 康 ,皆凝而为石。”

乌府

《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府”。 唐 林宽 《寄省中知己》诗:“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宋 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诗:“落照辞乌府,秋风散赤墀。”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陆海

(1).物产富饶之地。《汉书·地理志下》:“﹝ 秦 地﹞有 鄠 杜 竹林, 南山 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 颜师古 注:“言其地高陆而饶物产,如海之无所不出,故云陆海。”《水浒传》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盘紆,丘原膏沃,地称陆海。”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陆海从来沃野多,居民竟未识嘉禾。”

(2). 南朝 梁 锺嵘 对 晋 代文学家 陆机 有“ 陆 才如海”之赞语。见《诗品》卷上。后因以“陆海”比喻富于文才。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 潘 江,各倾 陆 海云尔。”

(3).借指 陆机 ,以喻称富于文才的人。 前蜀 贯休 《赠抱麻刘舍人》诗:“ 双溪 逢 陆 海, 荆渚 遇 平津 。”

惊涛

令人惊恐的波涛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云帆

高大的帆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得全

(1).获得保全。《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备。 清 张芳 《黛史》:“声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偶尔

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

他总是出外勤,偶尔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捧檄

东汉 人 毛义 有孝名。 张奉 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 毛义 去任守令, 毛义 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张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来 毛义 母死, 毛义 终于不再出去做官, 张奉 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骆宾王 《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桹下 贵洲 。” 南唐 伍乔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束书西上謁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 明 徐渭 《谢督府胡公启》:“徒知母在而喜,顽然捧檄之情;务拟身教所先,遵以齐眉之敬。”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 毛义 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放浪

(1).放纵不受拘束。 晋 郭璞 《客傲》:“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巖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 唐 吴筠 《高士咏·柏成子高》:“ 大禹 受禪让, 子高 辞诸侯。退躬适外野,放浪夫何求。”《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寅 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三:“他早先对于她的印象,只以为是有点美好和聪明而放浪的新型女性。”

(2).指行为不检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适 小红 送茶至, 韩 戏捻其腕, 红 微笑睨之曰:‘小娘甫出门,郎君便尔放浪耶!’”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仿佛觉得自己的‘运气不好’和姨太太的放浪多少有几分关系:几曾见戴了绿头巾的人会走好运的?”

(3).浪游;浪迹。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孤舟小於叶,放浪烟水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赵牧》:“有俊才,负奇节,遂捨场屋,放浪人间。”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陶庄》:“每午餐后,必芒鞋竹笠,放浪於山巔水涯。” 郭沫若 《蒲剑集·关于屈原》:“其实‘放流’只是放浪, 屈原 被疏之后居于闲位,曾向四处游历过而已。”

浮蚁

亦作“ 浮螘 ”。 1.酒面上的浮沫。 汉 张衡 《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衫酒见寄》诗:“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

(2).指浊水。

(3).借指酒。 唐 郑谷 《自适》诗:“浮蚁满杯难暂捨,贯珠一曲莫辞听。” 宋 黄公度 《好事近》词:“还家应有荔枝天,浮蚁要人酌。” 元 仇远 《题溧阳市》诗:“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谈书

讲论学问。《南史·明山宾传》:“ 齐明帝 不重学,谓 祏 曰:‘闻 山宾 谈书不輟,何堪官邪?’”

考古

(1) 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事物

(2) 指有关考古的科学

无用

(1) 不适用的

无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职人员

(2) 没有价值或意义的;没有用处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无用的字母

哺啜

亦作“ 哺歠 ”。饮食;吃喝。《南史·王彧传》:“ 景文 非但风流可悦,乃哺歠亦復可观。”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折筯不休》:“ 山涛 酒后哺啜,折筯不休。”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 宋 苏辙 《腊雪》诗之四:“耕耘终亦饱,哺啜定谁邀?” 清 袁枚 《新齐谐·娘娘》:“ 刘 从之置木偶於楼中……有酒食送楼上,盘盘皆空,但闻哺啜之声。”参见“ 餔啜 ”。

亦作“ 餔歠 ”。吃喝。《孟子·离娄上》:“ 孟子 谓 乐正子 曰:‘子之从於 子敖 来,徒餔啜也。’” 朱熹 集注:“餔,食也;啜,饮也。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汉书·扬雄传上》:“溷渔父之餔歠兮,絜沐浴之振衣。” 颜师古 注:“《渔父》云:‘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夫此餔啜之中,岂有高士哉!”参见“ 餔糟歠醨 ”。

糟醨

酒。 宋 司马光 《酬永乐刘秘校庚四洞诗》:“又非 郑 伯有 ,壑谷甘糟醨。”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序:“今之论七贤者,徒观其沉酣恣放,哺啜糟醨,便谓有累名教,胎祸 晋 室。” 清 曹寅 《穀日西轩燕集》诗:“但嗜糟醨属吾党,未妨灭烛絶冠缨。”

糠秕

(1) 在打谷或加工过程中从种子上分离出来的皮或壳

(2) 比喻琐碎的事或没有价值的东西

东归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虽复

犹纵令。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虽復守辱不已,犹当絶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自尔承基纂基,保受姓氏,虽復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

民社

(1).民间祭祀土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郑玄 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

(2).指人民和社稷。 宋 苏轼 《贺时宰启》:“民社非轻,犹承宣而惴惴。天渊靡外,亦戾跃以欣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蕞尔一邑,何能养如许騶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

(3).引申指民间。《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紂王 聚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宋 张孝祥 《后土东岳文》:“下臣蟣虱,天子使守民社。服事之始,敢敬有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年富力强,方司民社,宜资庄产,以终廉节。”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黄岩县知县周玄昭受文林郎制》:“具官某起自贤书,遂膺民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宋史·高宗纪五》:“辛酉,詔 淮南 、 襄阳府 等路团结民社。”

(6). 民国 初年拥护 黎元洪 的政治组织。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可耻

应该感到羞耻

可耻的行为

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羿彀

羿 的弓矢所及。语出《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王先谦 集解:“以 羿 彀喻刑网,言同居刑网之中,孰能自信无过,其不为刑网所加,亦命之偶值耳。”后以“羿彀”指世网或人间的危机。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三:“偶落藩墙上,同游 羿 彀中。”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赠张憨子》:“天游本自有真乐, 羿 彀谁知定不贤。”

燕弧

用 燕 地出产的角所制作的弓。泛指良弓。语出《列子·汤问》:“ 昌 以氂悬蝨于牖……乃以 燕 角之弧, 朔 蓬之簳射之,贯蝨之心,而悬不絶。”《文选·左思<魏都赋>》:“ 燕 弧盈库而委劲, 冀 马填厩而駔骏。” 李周翰 注:“ 燕 弧,角弓,出 幽 燕 地。”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风卷 河 冀 ,电扫 嵩 恒 , 燕 弧折却,代 马 摧足。” 唐 李峤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 燕 弧带晓月, 吴 剑动秋霜。”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投身

(1) 把全部的热情献给

他以极大的精力投身到绘画之中

(2) 指参加进去,献身出力

投身大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他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潮流中

中地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 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2).中原;中国。《魏书·崔浩传》:“ 太祖 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3).中心;中央。 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 洛 汭,中地乃城阳。”《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 黄帝 。”

(4).指中部地区。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两 广 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1).适应各种土壤。《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 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2).指命中之处。《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3).及至于地。《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棘端

犹棘猴。 南朝 梁 何逊 《又答江革》诗:“棘端虽非譬,至妙安可量。要知同罔象,然始见豪芒。”参见“ 棘猴 ”。

重楼

(1).层楼。《荀子·赋》:“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南朝 梁 何逊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北窗北溱道,重楼雾中出。” 宋 苏轼 《永安宫》诗:“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于家琵琶》:“ 晋 府初经兵燹,虽重楼叠阁,而栋折垣頽。” 鲁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2).道教语。喉咙的别名。《黄庭内景经·黄庭》“重堂焕焕明八威” 梁丘子 注:“重堂,喉咙名也。一曰重楼。”《封神演义》第四七回:“道人取一粒丹,用手捻开,口撬开,将药灌下十二重楼。”参见“ 重环 ”。

(3).黄精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玄德

(1).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 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 李周翰 注:“玄德谓潜行道德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陛下玄德格天,圣母徽仪应地。”

(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王弼 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庄子·天地》:“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隋书·经籍志三》:“圣人体道成性,清虚自守,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自化,不假修营而功自成。其玄德深远,言象不测。”

(3).天德。《汉书·礼乐志》:“礼乐成,灵将归,託玄德,长无衰。” 颜师古 注:“言託恃天德,冀获长生,无衰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言帝如此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问舍求田

置屋买田。多形容只求个人小利,没有远大志向。语本《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备 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聂碧窗诗》:“分茅列土将军志,问舍求田父老心。”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袁翁》:“一年之后,遂为巨贾,问舍求田,买僮畜婢,遂於宅旁开一典肆。”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早岁

早年

结邻

结为邻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屡托余买屋 金陵 ,为结邻计。”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华夫人 赠一小奚奴曰 阿双 ,帮司炊爨,并订他年结邻之约。”

齿豁头童

齿缺发秃。指老态。 宋 陈师道 《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宋 陈与义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诗:“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宋 陆游 《示儿》诗:“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预想

事先设想

田庐

(1).田中的庐舍。泛指农舍。《管子·四时》:“令禁扇去笠,毋扱免,除急漏田庐。” 尹知章 注:“田中之庐欲漏之,不欲人恶盛阳之气也。” 宋 王安石 《和农具·田庐》:“田父结田庐,聊容一身息。” 明 万寿祺 《赠胡彦远》诗:“荷锄归去田庐闭,莫向人间学问津。”

(2).田地和房屋。《汉书·疏广传》:“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新唐书·食货志二》:“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则鬻田庐。”《元史·王庆端传》:“﹝ 庆端 ﹞从 世祖 北征,还……建威武营,以处卫兵,经画田庐,使各安业。” 欧榘甲 《新广东》四:“我民之田庐为他人所占,妻女为他人所淫。”

(3).指家乡。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抱志不得朋,嘅叹终田庐。”

负耒

《孟子·滕文公上》:“ 陈良 之徒 陈相 ,与其弟 辛 ,负耒耜而自 宋 之 滕 。”后以“负耒”指背负农具,从事农耕。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执竿而钓,徵聘不来;负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 清 顾炎武 《夏日》诗:“眷此负耒勤,羡彼濯流还。”

耦耕

二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宋 苏轼 《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刘青士 、 潘文山 、 朱子皇 偕隐 处州 縉云县 ,易衣而出,耦耕而食。” 郭沫若 《寄题广西勾漏洞》诗:“苕花闻説敷红紫,緑遍羣山乐耦耕。”

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