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九十三首

作者: 释梵琮朝代: 宋代

偈颂九十三首原文

求道如求雨,乾枯日夜愁。
忽然风雨至,万壑尽争流。
直得天下万物沾润,三井龙王出头。
云南如劈箭,云北似倾湫。
激石怒雷吼,翻空雪浪浮。
忽然风雨息,平地一时休。
衲僧家,骑个水牯牛。
多快活页纸,百无忧。
健即行,困即歇。
布袋头,亲解结。
钉打钉,铁打铁。
寒道寒,热道热。
此是诸佛心宗,亦名单提妙诀。
七峰峰顶滑如苔,寒山拾得相拖拽。

诗词问答

问:偈颂九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梵琮
问:偈颂九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梵琮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梵琮名句大全

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书法欣赏

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书法作品欣赏
偈颂九十三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求道

(1).寻找道路。《汉书·西南夷传》:“天子乃令 王然于 ……间出西南夷,指求 身毒国 。至 滇 , 滇王 当羌 乃留为求道。”

(2).追求得道。 唐 李商隐 《题僧壁》诗:“捨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汝刳心求道,而烧假银何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一见真人,涕泣交下,叩头,求为弟子。真人已知他真心求道。”

(3).求助于道术。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一:“老道这时却恢复了平静,向着那女人一笑,‘太太!求道不求医,求医不求道,医者治病靠药力,道者治病靠神力,医道两门,水火不相容。’”

求雨

旧时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

乾枯

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麦行》:“大麦乾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乾枯十树桑。” 张天翼 《脊背与 * 》:“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2.干燥。《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涩。”

3.干瘪;瘦瘠。 唐 窦臮 《述书赋》下:“虽则筋骨乾枯,终是精神嶮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今妇人缠足……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 张天翼 《儿女们》:“脖子有点痠疼--似乎撑不起这干枯的脑袋。”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作诗圆熟》:“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间,则可与古作者并驱矣。”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5.枯竭;罄尽。 萧红 《桥》:“她的歌词渐渐的干枯了。”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争流

(1).比较高下、长短。流,流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业与 三王 争流,而名与天壤相獘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 三王 争流。” 晋 张协 《七命》:“功与造化争流,德与二仪比大。”

(2).竞相流泻。《文选·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李周翰 注:“并水急也。”

(3).指争相逐流而去。 毛 * 《沁园春·长沙》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直得

(1).直待;直到。 唐 韩偓 《寄京城亲友》诗之二:“相思凡几日,日欲咏离衿。直得吟成病,终难状此心。”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支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 宋 朱熹 《答黄子耕》:“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得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是。”

(2).只有;必须。

(3).值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文君 ( 卓文君 )犹直得一死, 奉倩 遗才存色,非难遇也,而以身殉之,不亦可以已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向都司 道:‘为一女子,直得如此着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林初文诗》:“ 丘 见之,愠曰:‘ 林 诗二十八字,正得二十八圈。吾诗百篇,最少岂不直得二十八圈乎?’人传以为笑。”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沾润

(1).浸湿;滋润。《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一日,驰马从禽,忽值暴雨,而浮光裘略无沾润,上方嘆为异物也。”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诗:“如许英雄干劲足,渠成当在预期先。久渴之坡得沾润,从今岁岁是丰年。”

(2).比喻受益。《老残游记》第五回:“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存银之人或今日存入,明日支出,彼亦不得不为代劳,是不啻众人之总帐房,苟不予以沾润,谁乐为之?”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认识文化,享用文化,在一般人至多只有一点一滴的沾润罢了。”

龙王

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并掌管行云降雨的神

出头

多一点的

年纪四十出头

云南

中国西南边境的省。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万,省会昆明。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热带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种多样,水力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以有色冶金为主,锡产量全国第一,铜、铅、锌产量也居全国重要地位

翻空

形容作文构思时奇想联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雪浪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则见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云愁。” 邓中夏 《过洞庭》诗:“莽莽 洞庭湖 ,五日两飞渡。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2).指鲜白的茶水。 宋 黄庭坚 《西江月·茶》词:“已醺浮蚁嫩鹅黄,想见翻成雪浪。” 宋 黄庭坚 《阮郎归·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甌雪浪翻。”

(3).扬起的积雪。 碧野 《在风雪边境的路上》:“六匹马掀起一阵阵雪浪,急急地在山间前进。”

(4).指雪浪石。 宋 苏轼 《雪浪石》诗:“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长安 鸚鵡犹紈綺。”

平地

平整土地

时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牯牛

* 过的公牛。多泛指牛。 沉从文 《阿金》:“他预备的是用值得六只牯牛的银钱,换一个身体肥胖胖白蒙蒙的、年纪二十二岁的妇人。”

活页

本册不装订、可以随意分合的散页

无忧

(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即行

立即实行或执行

即行枪决

布袋

(1).布制的袋子。《隋书·食货志》:“有司尝进乾薑,以布袋贮之。”

(2).指招赘的女婿。或以为“补代”的音讹。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世号赘壻为布袋,多不晓其义。如入布袋,气不得出。顷附舟入 浙 ,有一同舟者号 李布袋 。篙人问其徒云:‘如何入舍壻谓之布袋?’众无语。忽一人曰:‘语讹也,谓之补代。人家有女无子,恐世代自此絶,不肯嫁出,招壻以补其世代尔。’此言絶有理。”一说作“布代”。参见“ 布代 ”。

解结

(1).解开结扣。《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 毛 传:“觿,所以解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郭石洲 言, 中州 有 李生 者,娶妇旬餘,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2).消除郁结;解开疙瘩。《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 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糺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3).谓溃散。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潜使一卒从间道出,烧栈絶,寇众解结。”

(4).释冤;解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忽其家狐祟大作,妇女近身之物,多被盗掷于他处,半月餘乃止。遗履之疑,遂不辩而释,若阴为此妇解结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那里的阔人家,一有丧事,每七日总要做一些法事,有一个七日,是要举行‘解结’的仪式的,因为死人在未死之前,总不免开罪于人,存着冤结,所以死后要替他解散。”

铁打

用铁打成的。比喻坚固。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正是为了社会主义的铁打江山长明不锈。”

佛心

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观无量寿经》:“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维 《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冀成宝器,仁王为琢玉之因;广运佛心,圣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图 《山中》诗:“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名单

专列人之姓名的册子或单子

妙诀

奥妙窍门,奇妙的诀窍

农业增产的妙诀在于科学种田

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拖拽

见“ 拖曳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