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汉卿再判池州

作者: 赵公豫朝代: 宋代

送汉卿再判池州原文

阀阅清华自职方,长才重莅古池阳。

刑曹借箸邀宸眷,秋浦分符定庙堂。

熊辂声闻舒骥足,朱旗色映快龙光。

公馀寄兴耽文字,彩笔仍流翰墨香。

诗词问答

问:送汉卿再判池州的作者是谁?答:赵公豫
问:送汉卿再判池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汉卿再判池州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赵公豫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公豫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阀阅

(1).功绩和经历。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閲,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閲,碌碌然以取世资。”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勾校朱墨为详陈。” 王闿运 《武提督碑》:“缘 江 转战,曾不半载,收 安庆 、 庐江 、 无为 、 巢 、 和 、 含山 ,上功皆最,积阀閲,记名总兵,褒号‘振勇’。”

(2).袓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閲为前。”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而况圭璋之质,近生阀閲之家。固宜首膺寤寐之求,於以助成肃雍之化。” 茅盾 《子夜》十八:“她记得在家乡的时候听说过一桩悲惨的故事:是和她家同样的‘阀阅华族’的一位年青小姐,因为‘不端’被禁锢起来不许见人面。”

(3).泛指门第、家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人事不获已,须言阀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 卢文弨 补注:“此阀閲言家世。” 宋 秦观 《王俭论》:“自 晋 以阀閲用人, 王 谢 二氏,最为望族。” 清 刘大櫆 《<吴氏重修族谱>序》:“而世俗以门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阀閲,而轻视他族为小姓。”

(4).仕宦人家门前题记功业的柱子。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伏狮前为阀閲,后为寝堂。” 明 唐顺之 《与郭似庵巡按书》:“僕闻之,仕隐二道,仕者则蜚声竹帛,或立旄纛,表阀閲,且不为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奄至一巨宅,閈閎高峻,阀閲焕然。”

清华

(1) 清秀华美

词藻清华

(2) 清雅美丽;清秀美韶

水木清华

(3) 清高显贵的门第或官职

职方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郑玄 注:“职,主也,是伯分主东西者。” 孔颖达 疏:“是职方者,言二伯於是职主当方之事也。”《明史·奸臣传·马士英》:“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

(2).古官名。《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 唐 宋 至 明 清 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 韦执谊 )自卑,尝讳不言 岭 南州县名,为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新五代史·职方考》:“自 唐 有方镇,而史官不録於地理之书,以谓方镇兵戎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职方添一郎中,使之廵边,以知阨塞夷险,及将领之优劣,军情之利弊。”参见“ 职方氏 ”。

(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宋 陈师道 《代贺安西川表》:“奉清庙之遗策,还职方之故区,恩赏并行,人神共庆。”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 浦阳 既入职方, 濂 挈妻孥西还。”

长才

优异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谢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亚理以明慎选,专领以展长才。”《金史·宣宗纪》:“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赴招贤所自陈。”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策划赖长才,腐朽化神奇。”

刑曹

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宋 秦观 《贺钱学士启》:“矧册府校讎之号,洎刑曹勾稽之司。”《明史·林俊传》:“御史在刑曹,黄门出后府。”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司计之户部,司法之刑曹,议论之臺諫翰林,尤为要剧。”

借箸

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元载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河湟》

宸眷

帝王的恩宠、关怀。《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 唐 李白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银章朱紱,坐荣宦达,身荷宸眷,目识龙颜。” 明 宋濂 《大明故王府参军胡公神道碑铭》:“则上所以倚公者至矣,然公亦知宸眷之深而无以图报。”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圣祖 朝, 魏蔚州 、 李安溪 诸公皆以湛深理学,渥受宸眷。”

秋浦

秋日的水滨。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唐 李贺 《蜀国弦》诗:“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分符

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述职抚 荆 衡 ,分符袭宠荣。”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传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图,功成日同归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乞外名都重,分符宠命仍。”

庙堂

(1) 庙宇

(2) 指朝廷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骥足

比喻高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庞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鷄群。” 清 刘大櫆 《送孙明府迁任凤阳》诗之一:“循吏声名动九閽,通才驥足岂辞繁。”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 * 》:“使起案之权,全归行政官之手,则议员自放弃其识见,有为之士,无从展其驥足。”

朱旗

红旗。多指战旗。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三国 魏 曹植 《东征赋》:“挥朱旗以东指兮,横大 江 而莫御。”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 * 酬明主。”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清 洪昇 《伴城书所见》诗:“铁衣带残雪,朱旗翻朔风。”

龙光

(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 ,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寄兴

(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得 杜甫 诗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始病 沉 宋 之不存寄兴,而讶 子昂 之未暇旁备矣。”

(2).寄寓情趣。 宋 刘过 《贺新郎》词:“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寄兴、焦琴紈扇。”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因此陶情诗酒,寄兴烟霞。”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彩笔

画彩 * 画用的笔或彩色的图画笔

翰墨

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曹丕《典论·论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