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吟

作者: 刘辰翁朝代: 宋代

瑞龙吟原文

老人花语。
曾见昨日开炉,坠天花否。
生年不合荒荒,枯根薄命,婵娟误汝。
那知许。
女乐如烟点点,江南处处。
何时重到湖堧,淋漓载花,依稀吊古。
终待胭脂露掌,弄鸥招鹤,凭君画取。
万柳漫堤,一丝一泪垂雨。
濛濛絮里,又送金花去。
漫肠断、王孙望帝,呕心囊句。
市隐今成趣。
袖回地狭,天吴凤舞。
莫是青州谱。
怎不早,翩翩向青州住。
回头蜃海,已沉花雾。

诗词问答

问:瑞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刘辰翁
问:瑞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辰翁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辰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昨日

昨天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闻一多《雪》

生年

(1).出生;出生以来。《后汉书·吕布传》:“ 术 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 刘备 。”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2).年岁。《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 《异闻集·王度》:“ 度 家有奴曰 豹 ,生年七十矣。”

(3).活着的时候。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 杜镇南 之作牧,当世树碑; 竇车骑 之临戎,生年刻石。” 唐 杜甫 《耳聋》诗:“生年 鶡冠子 ,叹世 鹿皮翁 。”

不合

(1).违背;不符合。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横 汨罗 而下濿。”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总之,不合社会的标准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不想 安绵 兵备道与 闻参将 不合。”

(3).不应当;不该。《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五代 许岷 《木兰花》词:“当初不合儘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会篆刻的人,照依那关防刻一个小记印儿。”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吾家本素封,不合轻犁锄。”

荒荒

(1).惊扰貌。荒,通“ 慌 ”。《宣和遗事》前集:“当初只为 五代 时分,天下荒荒离乱,朝属 梁 而暮属 晋 ,干戈不息。”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天下荒荒,恰 周 秦 早属了 刘 项 ,分君臣先到 咸阳 。”

(2).指匆忙,仓促。《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却説 刘本道 沿着江岸,荒荒走去,从三更起,仿佛至五更,走得腿脚酸疼。”

(3).萧条;冷落。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礼》:“荒荒我里,士习日陋。谁能易之?力不能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樵人﹞舁归其家。至则门洞敞,家荒荒如败寺。”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倏倏两世,荒荒一丘。”

(1).黯淡迷茫貌。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赵小哥》:“﹝ 赵小哥 ﹞状貌短小,目视荒荒,有白膜蒙其上。” 清 黄景仁 《水调歌头·岳阳楼》词:“一曲 湘 灵鼓罢,再听 汜 人歌尽,天老月荒荒。”

(2).犹昏昏。形神困乏貌。 明 陈子龙 《寄赠密之》诗:“春后荒荒病,归来渺渺伤。”

枯根

干枯的根。 宋 朱松 《度芙蓉岭》诗:“枯根盘翠崖,老作蚯蚓蹙。” 明 刘基 《圣人出》诗:“晻曖寒谷熙春阳,枯根发茁畅幽藏。” 明 刘基 《喜雨寄夏允中》诗之二:“枯根发秀新茎长,小草那知造化功。”

薄命

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

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见一对薄命儿女。——《红楼梦》

婵娟

(1) 姿态美好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间。已飘零一片减婵娟。——《 * 》

(2) 美女

绮窗罗幕锁婵娟

(3) 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女乐

歌舞伎。《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隋书·宇文化及传》:“腹心稍尽,兵势日蹙,兄弟更无他计,但相聚酣宴,奏女乐。”《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 定公 与 季斯 新得女乐,各自受用,日则歌舞,夜则枕席,一连三日,不去视朝听政。”

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淋漓

(1)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淋漓不净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确地

依稀掩映。——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吊古

凭吊古迹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露掌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一丝

(1).一根蚕丝。常喻微少或极细之物。 宋 叶适 《赠胜上人》诗:“遣腊冰千筋,勾春柳一丝。”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七:“盖闻拂云之松,生於一豆之实;耸壑之鱼,穿於一丝之溜,是以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敌者亡必骤。”

(2).指一点。《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些情节, 子谨 却一丝也不知道。” 巴金 《秋》二:“ 高忠 看见 克定 这样镇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金花

(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肠断

喻非常悲痛

王孙

(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望帝

相传 战国 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 蜀 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復生,起见 蜀 望帝 。”《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 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 望帝 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呕心

喻用尽心思和精神从事工作

市隐

(1).《晋书·邓粲传》:“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於物。”后因以“市隐”指隐居于城市。 唐 皎然 《五言酬崔侍御见赠》:“市隐何妨道,禪栖不废诗。” 元 张养浩 《久雨初霁书所寓壁》诗:“市隐静於野,客居閒似家。”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之二:“为问 君平 能市隐,何如长史驻人间。”

(2).指居于城市的隐士。 宋 陆游 《忆昨》诗:“ 先主 庙中逢市隐,丈人观里识 巢仙 。”

成趣

成为散步的场所。趣,同“ 趋 ”。《文选·陶潜<归去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李善 注:“《尔雅》曰:‘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 郭璞 曰:‘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 逯钦立 校注:“成趣,成趋,成了散步塲所。”

谓自成佳趣。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庄公瑾书画》:“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临山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觴咏竟日。” 阎纲 《论陈奂生》:“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天吴

水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朝阳之谷 ,神曰 天吴 ,是为 水伯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 天吴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天吴 踊跃於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唐 李贺 《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 天吴 移海水。”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白居易》:“海图题咏见忧思,浪搅 天吴 悔已迟。”

莫是

莫非是;或许是。 唐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诗:“何妨密旨先符竹,莫是除书误姓名。”《朱子语类》卷十九:“ 孟子 所谓求放心,集义所生,莫是立根本处否?”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词:“莫是散场 优孟 ,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水浒传》第十二回:“你莫是绰号唤做 青面兽 的?”

青州

(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传:“东北据 海 ,西南距 岱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薮》:“今 汉 有九州之藪…… 青州 曰 孟诸 ,不知在何处。”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地连 尧 泰岳 ,山向 禹 青州 。”

(2).州、府名。 汉 置 青州 。 魏 及 晋 初因之。 南北朝 仍置州,治所屡迁,辖领不一。 隋 废。 唐 初复置州,后改 平卢军 节度使。 五代 及 宋 因之。 元 改 益都路 。 明 改为 青州府 , 清 因之。旧治在今 山东省 青州市 。参阅《嘉庆一统志·青州府》。

(3).见“ 青州从事 ”。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回头

(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蜃海

神话中的地名。 汉 东方朔 《<十洲记>序》:“曾随师之履行,比至 朱陵 扶桑 蜃海 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渊。” 唐 吕岩 《七言》诗:“为讨石肝逢 蜃海 ,因寻甜雪过 瀛洲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待你向 蜃海 攻城,鲸波交刃,管取不劳而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