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

作者: 仇远朝代: 宋代

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原文

小市收镫,渐柝声隐隐,人语沈沈。
月华如水,香街尘冷,阑干琐碎花阴。
罗帏不隔婵娟,多情伴人,孤枕最分明。
见屏山翠叠,遮断行云。
因记款曲西厢,趁凌波步影,笑拾遗簪。
元宵相次近也,沙河箫鼓,却是如今。
行行舞袖歌裙。
归还不管更深。
黯无言,新愁旧月,空照黄昏。

诗词问答

问: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的作者是谁?答:仇远
问: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仇远的名句有哪些?答:仇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小市

(1).形体较小的商品的交易。《周礼·地官·质人》:“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郑玄 注:“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贾公彦 疏:“ 郑 以意分之为大小。就大者而言,若人民则未成齓已下,牛马未著齿已前,亦得为小者也。”

(2).小市镇;小城市。《汉书·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初,皇太后微时所为 金王孙 生女 俗 ……其家在 长陵 小市。”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何公桥》:“ 英州 小市,江水贯其中。” 清 查慎行 《山店阻雨次徐任可韵》:“长程愁冒雨,小市喜临桥。”

(3).小集市。 晋 王褒 《僮约》:“贩于小市,归都担枲。” 宋 苏轼 《新年》诗:“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明 高启 《寄海昌李使君》诗:“人杂岛夷争小市,潮随山雨入孤城。”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八:“衣裳被子和家常用具,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堆一院子,真象 哈尔滨 的 极乐寺 里五月庙会的小市。”

(4).指旧货或另星杂物市场。 万全 《搪瓷茶缸》:“有一次,在 东单 小市上(亲爱的读者,现在的 东单 街心花园和 王府井大街 路旁,当年曾满布卖旧货的小摊,那是为衣食所迫的人们替那些购买力低微的人们所准备的市场),在一个只有几件售品的地摊上,我发现了一只纯白的 瑞典 茶缸。”

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月华

(1) 月光;月色

夜久无云天练净,月华如水正三更。——《秦併六国平话》

(2) 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街尘

道路上的尘土。 元 马祖常 《次韵进士宋显夫海岸春行》:“街尘曙雨沉红雾,宫瓦晴霏动翠涛。” 清 洪亮吉 《南楼忆旧诗》之七:“黄泥墻北颺街尘,簫鼓嘈嘈听未真。” 王统照 《双清》一:“一辆精巧华美的包车由如黄雾的街尘中冲过。”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碎花

花形小而密布的花卉图案

罗帏

罗帐。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幃翠被鬱金香。”《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綉被五更香睡好,罗幃不觉纱窗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这云似我罗幃数重。” 清 龚自珍 《减字木兰花》词:“昨夜罗幃,银烛花明蟢子飞。”

婵娟

(1) 姿态美好

不醉莫言还,请看枝间。已飘零一片减婵娟。——《 * 》

(2) 美女

绮窗罗幕锁婵娟

(3) 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孤枕

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唐 李商隐 《戏赠张书记》诗:“别馆君孤枕,空庭我闭关。” 元 宋无 《送金华黄晋卿之诸暨判官》诗:“雨来孤枕夜,梦别故人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如花玉貌正当年,帐冷幃空孤枕畔,枉自熬煎。”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屏山

(1).山名。其山如屏,故称。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 屏山 。”

(2).如屏之山。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千里故乡,十年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 明 高明 《琵琶记·官邸忧思》:“归梦杳,绕屏山烟树,那是家乡。”

(3).指屏风。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清 纳兰性德 《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鑪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清 龚自珍 《太常行》词:“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断行

断然施行

争执不下的时候,只有断行才能办事

款曲

(1) 衷情,殷勤诚挚的心意

互通款曲

(2) 内情;详情

一一知其款曲,讯问周至。——《三国志·郭淮传》

(3) 周详;详细

款曲陈情

(4) 殷勤应酬

善与人款曲

凌波

(1) 急速奔流的水波

(2) 形容女子脚步轻盈,飘移如履水波

凌波而至

遗簪

亦作“ 遗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元宵

(1) 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

(2) 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相次

(1).亦作“ 相佽 ”。依为次第;相继。《周礼·考工记·画繢》:“画繢之事,杂五色,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郑玄 注:“此言画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之二:“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宋 真德秀 《跋石鼓挽章祭文后》:“间相与道初元时事,往往语未终,輒相佽悽然,泣数行下。”《明史·方国珍传》:“ 国珍 率所部遁入海,追败之 盘屿 ,其部将相次降。”

(2).将近。《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相次二更,见一轮明月,正照着当空。”《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陶铁僧 拽开脚出门去,相次到 五里头 ,独自行。”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归还

把人或物送回原主、原地

把它归还给图书馆

不管

(1)

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静

更深夜静

新愁

新添的忧愁。 南朝 梁 鲍泉 《奉和湘东王春日诗》:“新枝虽可结,新愁詎解颜。” 唐 薛能 《一叶落》诗:“客心空自比,谁肯问新愁。” 元 倪瓒 《寄朱府判》诗:“尊前旧恨多年积,枕上新愁何处生?” 明 夏完淳 《一斛珠》词:“新愁不许春山鬭。酒醒荷香,昨夜相思透。”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