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

作者: 苏颋朝代: 唐代

原文

汉东不执象,河朔方斗龙。
夏灭渐宁乱,唐兴终奋庸。
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
用武三川震,归淳六代醲。
成皋睹王业,天下致人雍。
即此巡于岱,曾孙受命封。

诗词问答

问:《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的作者是谁?答:苏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苏颋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3_2

参考注释

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书·尧典》

宁乱

平息灾祸战乱。《国语·周语下》:“自 后稷 以来寧乱,及 文 、 武 、 成 、 康 ,而仅克安民。”《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方今英雄棋跱,豺狼闚望,克敌寧乱,非众不济。”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圣期在寧乱,士马兴 太原 。”

奋庸

谓努力建立功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孔 传:“奋,起;庸,功;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 蔡沉 集传:“言有能奋起事功,以广 帝尧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晋书·束晳传》:“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张说 《过晋阳宫应制奉和》诗:“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奋庸。” 宋 陆游 《贺吏部陈侍郎启》:“将期共政,以责奋庸。” 明 文徵明 《祭黄提学文》:“盖将达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奋庸之地。”

皇威

(1).犹大惧。皇,通“ 惶 ”。《逸周书·尝麦》:“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 朱右曾 校释:“皇,大;威,畏。”

(2).指皇帝的威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 晋 潘岳 《西征赋》:“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赫赫

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兵气

(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匈匈

(1).讻讻。喧哗;吵嚷。《庄子·在宥》:“自 三代 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成玄英 疏:“匈匈,讙譁也。”《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 萧望之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时方给与 姜维 鎧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

(2).讻讻。动乱;纷扰。《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谓 汉王 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南史·循吏传·沉瑀》:“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唐 苏颋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

(3).凶凶。凶暴貌。 清 陈廷敬 《记 * 景事》:“其家诸 柴 数逼 景 嫁,不从,朝夕虐酷之。居二年,愈匈匈。”

用武

(1) 动用或使用武力

(2) 发挥才干,施展本领

大有用武之地

三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六代

(1).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 尧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汉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 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 曹冏 论之当矣。”

(4).指 三国 吴 、 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 、 齐 、 梁 、 陈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 《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王业

帝王之事业。谓统一天下,建立王朝。《荀子·王霸》:“ 舜 禹 还至,王业还起。”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 文王 ﹞破 商 擒 紂 ,遂成王业。”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二》:“一举而天下定,王业之所由始也。”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暴 隋 既成王业,亦遂失於再传。”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致人

(1).控制别人。《孙子·虚实》:“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2).招致人才。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或问致人之道。 郁离子 曰:‘道致贤,食致民……故善致物者,各以其所好致之。’”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好一个山名。凤为百鸟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曾孙

(1).孙子的儿子。《左传·昭公七年》:“余将命而子 苟 与 孔烝鉏 之曾孙 圉 相 元 。”《晋书·荀勗传》:“ 荀勗 字 公曾 , 潁川 潁阴 人, 汉 司空 爽 曾孙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 卜兑 ,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 ,曾孙篤之。” 郑玄 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无定,曾孙非不贤。”

受命

(1) 接受命令或任务

临危受命

巴黎天文台台长 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受天之命

自古受命而王

(3) 受教

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

(4) 听从号令

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