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中居合浦余在湘山三首寄之·其三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原文

闻道希夷处士,今居诃梨仙村。

要看笔端三昧,重谈医国法门。

诗词问答

问:《陈莹中居合浦余在湘山三首寄之·其三》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六言诗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六言诗 押元韵

参考注释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处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 李固 、 朱穆 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 汪洋 《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 谢公 霖雨苍生望,失笑 东山 处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参见“ 少2微 ”。

诃梨

见“ 訶梨子 ”。

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国法

国家的法律规定

伤天害理,国法难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