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出玉花 赠清净庵主刘公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原文

彭城庵主。
喜舍花园庵舍做。
设此良缘。
种下将来福禄田。
全家修善。
正是修行真地面。
更好清心。
神气冲和上宝岑。

诗词问答

问:《金莲出玉花 赠清净庵主刘公》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马钰金莲出玉花 赠清净庵主刘公书法作品欣赏
金莲出玉花 赠清净庵主刘公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喜舍

(1).犹言愉悦地舍离。 唐 李嘉祐 《闻逝者自惊》诗:“儿女眼前难喜捨,弥怜双鬢渐如丝。”

(2).谓行善施舍。 明 吴承恩 《钵池山劝缘偈》:“愿汝发喜捨,积少而为多。”《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发心喜舍,变卖为修桥补路之费。”

(3).指乐于施舍。《红楼梦》第三九回:“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就是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

见“ 喜捨 ”。

花园

与住宅相连的一块耕种的土地,通常把其全部或一部分用来种植花草

庵舍

(1).指设在墓旁的草屋。《南齐书·王秀之传》:“父卒,为菴舍於墓下持丧。”《南齐书·孝义传·韩灵敏》:“三女自营殯葬,为菴舍墓侧。”

(2).小寺庙。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其菴舍去石盂隔一小涧,日夕往还。”

良缘

美满的姻缘

将来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

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惟思将来。

据前事推将来。

制出将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禄田

古代国家按官品分给官吏以充俸禄的田地。《宋书·顺帝纪》:“丁卯,原除元年以逋调;復郡县禄田。” 清 龚自珍 《农宗》:“凡农之仕为品官大夫者,则有禄田。”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修善

以善自勉,行善。 鲁迅 《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的就说出模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地面

(1) ∶地球的表面

离地面8000米的高度

(2) 地区(多指行政区域)

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江苏地面

(3) 当地

他在地面儿上很有名望

(4) 建筑物内房屋的底部结构

水泥地面

清心

(1) 心情恬静,没有牵挂

清心寡欲

(2) 纯正之心

月白清心

(3) 又指居心清正

一向清心做人

神气

(1) 神情;神态

带着一副习惯于简短会谈的人的神气正襟危坐着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聊斋志异·促织》

(2) 有精神,有气魄

他走起路来很神气

(3) 骄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神气十足

冲和

亦作“冲和”。1.淡泊平和。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南朝 梁 沉约 《雍雅》之二:“属厌无爽,冲和在御。” 明 宋濂 《<田氏哀慕诗集>序》:“卷中诸诗,丰縟而紆徐,粹雅而冲和,固皆一时之杰作。”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韦左司 有其冲和, 柳仪曹 有其峻洁。”

(2).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 张铣 注:“冲和,谓真气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