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乾明庵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题乾明庵原文

谁结道人庐,前临博士湖。
名非窜荒李,官是避秦庐。
隐德虽无述,清风不可渝。
严元有孙子,往往混樵渔。

诗词问答

问:题乾明庵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题乾明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博士

(1)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博通古今的人

(3) 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4) 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避秦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夏阳 适 晋 ,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 ,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 ,寻幽数日不逢人。”

(2).指躲避 * 或战乱。《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鲜 并于 日 ,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3).簏名。

隐德

(1).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谓之“隐德”。《晋书·王湛传》:“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 昶 独异焉。”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 顺宗皇帝 以上圣之姿,早处储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餘年,未尝懈倦,阴功隐德,利及四海。” 宋 叶适 《朝散鲍公墓志铭》:“ 梁公 铭所谓‘有隐德,东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 元祐 名臣也。” 清 戴名世 《先世遗事记》:“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隐德,乡里称为长者。”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高祖 简 ,徙居于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隐德不仕。”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祖讳 德新 ,父讳 古 ,皆隐德不仕。”

无述

无可称道;无人称道。《论语·宪问》:“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朱熹 集注:“述犹称也。”《汉书·成帝纪》:“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否则,学者无述焉。”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孙子

儿子的儿子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樵渔

(1).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唐 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2).打柴和捕鱼。 宋 苏轼 《唐陆鲁望砚铭》:“甘杞菊,老樵渔。” 清 方文 《赠张甥晢如冠》诗之二:“翱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