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

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原文

忆向西津櫂酒船,维扬去结看花缘。
杖藜到处花辄好,夭红艳紫相留连。
散尽黄金携酒友,夜深明月还京口。
中流击楫来悲风,天阔参横移北斗。
俯仰光阴恰十春,二十四桥经战尘。
眼明忽见扬州种,衰病无因贾余勇。

诗词问答

问:《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的作者是谁?答:章甫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章甫的名句有哪些?答:章甫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章甫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书法作品欣赏
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酒船

亦作“ 酒舩 ”。1.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晋书·毕卓传》:“ 卓 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羊士谔 《林馆避暑》诗:“池岛清阴里,无人泛酒船。” 金 赵沨 《西域观水》诗:“安得酒舩常拍浮,四时甘味置两头。” 清 张笃庆 《忆旧》诗:“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

(2).即酒杯。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 宋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词:“痛饮何言,犀筯敲残玉酒船。”参见“ 酒杯 ”。

维扬

扬州 的别称。《书·禹贡》:“ 淮 海惟 扬州 。”惟,通“ 维 ”。后因截取二字以为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淮 海 维扬 ,三千餘里。”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五:“潮平见 楚 甸,天际望 维扬 。” 明 李东阳 《九日渡江》诗:“直过 真州 更东下,夜深灯火宿 维扬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信哉繁丽推 维扬 ,肯让他邦夸绣错。”

看花

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红艳

红而艳丽

相留

挽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两人见是真仙来度他,不好相留。”《红楼梦》第九一回:“吓的 寳玉 站起身来,往外忙走, 黛玉 也不敢相留。”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酒友

酒伴。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 安定 皇甫朗之 为酒友,每一相见,欣然忘归。”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 颜几 ﹞久不得饮,密以一诗付狱吏送外间酒友。” 郭沫若 《脱离 * 以后》二:“ 李宗仁 是我的酒友,同时如像 李仲公 、 朱一民 、 俞飞鹏 诸人都是我的酒友。”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京口

古城名。在今 江苏 镇江市 。公元209年, 孙权 把首府自 吴 ( 苏州 )迁此,称为 京城 。公元211年迁治 建业 后,改称 京口镇 。 东晋 、 南朝 时称 京口城 。为古代 长江 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众乃大安。”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诗:“ 京口 正用兵,仓皇过 瓜步 。”

中流击楫

亦作“ 中流击枻 ”。指 晋 祖逖 渡 江 击楫事。《晋书·祖逖传》:“﹝ 逖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济者,有如大 江 !’”后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宋 文及翁 《贺新郎·西湖》词:“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宋 文天祥 《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明 何大复 《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参横

参星横斜。指夜深。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宋 秦观 《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诗:“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销尽令人老。”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唐客斋 ﹞雅好宾客,舃屐到门,欢然握手,袒裼呼卢,参横月落。”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 王叟 ﹞与 李嫗 谈故事,每月落参横,仅见烟斗中一星火,而谈犹弗止。”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恒星,七颗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颗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和摇光。前四颗称“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称“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 * (δ)是三等星以外,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十四桥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驛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

战尘

战场上的尘埃。借指战争。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一自 萧关 起战尘, 河 湟 隔断异乡春。” 前蜀 韦庄 《清河县楼作》诗:“千里战尘连 上苑 , 九江 归路隔 东周 。”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在满布战尘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在一条道路上走过的吗?”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衰病

体弱多病

衰病残岁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贾余

炫示馀勇;用其馀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潘岳 敏给,辞自和畅,钟美於《西征》,贾餘於哀誄,非自外也。”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连轩尚贾餘,清厉比归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胡蛟龄 蔚人 有句云:‘前山暖日如修好,昨夜狂风尚贾餘。’俱新。”参见“ 贾勇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