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子瞻游孤山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依韵和子瞻游孤山原文

跨明越,压苏湖,钱塘风物天下无。
玉峰孱颜石穿漏,雪海浩荡潮喧呼。
旧尝持之诧吾孥,会挈尔去相与娱。
宦游若不来此都,腰间彩组徒云纡。
子瞻凤咮新结庐,日哦其间兴不孤。
平生美志自偿足,休问瞻之乐固有余,辨说是非从鲁蘧。
我今有索君勿逋,归日好景为我摹。

诗词问答

问:依韵和子瞻游孤山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问:依韵和子瞻游孤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钱塘

(1).见“ 钱塘江 ”。

(2).亦作“ 钱唐 ”。古县名。地在今 浙江省 。古诗文中常指今 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 丹阳 ,至 钱唐 。” 张守节 正义:“ 钱唐 ,今 杭州县 。” 唐 李绅 《真娘墓》诗:“还似 钱塘 苏小小 ,祗应迴首是卿卿。”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当 绍兴 中,国家方创都 钱塘 。” 明 皇甫涍 《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 钱塘 老子不足数。”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孱颜

(1).参差不齐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孱颜,不齐也。” 宋 王安石 《次韵曾子翊赴舒州官见诒之诗》:“一水碧罗裁繚绕,万峯苍玉刻孱颜。” 清 钱谦益 《过清流关和尹员外》:“我来弔古 清流关 ,升关四望山孱颜。”

(2).斑驳陆离貌。 宋 司马光 《和张文裕初寒》之四:“晴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 南屏 依旧碧孱颜,先烈祠堂草棘间。”

(3).险峻、高耸貌。 唐 李商隐 《荆山》诗:“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 明 高启 《同谢国史游钟山逢铁冠先生》诗:“日日城中望 鐘山 ,孤塔縹緲峯孱颜。” 清 钱谦益 《画士张季挽词》:“侠骨千年埋傲兀,孤坟三尺起孱颜。” 清 顾炎武 《摄山》诗:“徵君旧宅此山中,山馆孱颜往蹟空。”

(4).指高峻的山岭。 唐 李绅 《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 周王 止化惟 荆蛮 , 汉武 凿远通孱颜。” 宋 苏轼 《峡山寺》诗:“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清 王策 《浣溪沙·玉山道中》词:“野堠斜明远树间,几家邨屋嵌孱颜。”

穿漏

(1).破败有漏孔。《南齐书·刘瓛传》:“瓦屋数间,上皆穿漏。”

(2).指破漏之屋。 清 吴伟业 《直溪吏》诗:“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

(3).穿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日光穿漏,波伏不兴。” 金 元好问 《宝严纪行》诗:“曈曈上初日,深樾烱穿漏。”

雪海

(1). 唐 代西北边境地名。故址在前 苏联 境内,距 伊塞克湖 不到百里。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 雪海 涌,三军大呼 阴山 动。” 陈铁民 等校注:“《西突厥史料》谓应指 乏驛岭 上诸小湖。”《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出 安西 西北千里所,得 勃达岭 ……北三日行度 雪海 ,春夏常雨雪。”

(2).广阔深厚的积雪。 宋 陆游 《雪中登云泉上方》诗:“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陈岸亭 《忆梅》诗:“相思雪海应同涨,一笛江城忍便吹。”

(4).白色海涛。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喧呼

喧闹呼叫

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西游记》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宦游

为求官而出游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汉书·司马相如传》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凤咮

(1).凤凰的嘴。比喻凤凰笙的笙孔。 元 张雨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凤咮衔明珠,凤翼排素翎。”

(2).砚石名。 宋 苏轼 《凤咮砚铭》序:“北苑 龙焙山 ,如翔凤饮下之状。当其咮,有石苍黑,緻如玉。 熙寧 中, 太原 王颐 以为砚。余名之曰凤咮。” 明 高明 《琵琶记·孝妇题真》:“凤咮马肝,和那鸜鵒眼,无非奇巧。”

结庐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不孤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2).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沉兼士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美志

美好的志向。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宋书·何偃传》:“ 世祖 与 颜竣 詔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

休问

(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 南海 ,与领守 儿孝德 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说是非

(1).指评说事理的是非。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这廝得道夸经纪,学相呵説是非。”

(2).搬弄口舌。《 * 词话》第三回:“ 王婆 道:‘不是老身説是非,大官人宅上有许多,那里讨得一箇似娘子的。’”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