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新春爆竹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咏新春爆竹原文

一夜传声遍帝城,灵鼍奏不数砰訇。

欣闻韶律连宵发,静验羲经届震亨。

散处满天为雪色,殷馀匝地以春鸣。

三元入觐班龙驾,瑞气扶舆上玉京。

诗词问答

问:咏新春爆竹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咏新春爆竹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咏新春爆竹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

参考注释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传声

用传声器传送声音

帝城

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灵鼍

即鼍龙。一种与鳄鱼相似的动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史记·李斯列传》:“建翠凤之旗,树灵鼉之鼓。” 唐 王勃 《九成宫颂》:“万骑龙嘶,伐灵鼉而晓彻。”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勾女童队》:“霞衣鳞集,隐三叠之灵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灵鼉奏鼓逢逢,吞鲸舞浪汹汹。”

不数

数不清;无数。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近古以来,亡代有三,秽国不数。” 汪继培 笺:“秽,当作灭。” 彭铎 校正:“不数,即无数。” 宋 曾巩 《<王平甫文集>序》:“各於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於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 扬州 番役把 吕祥 的衣服剥脱乾浄,餛飩捆起,一根绳拴在树的半中腰里,铁棍皮鞭,诸刑咸备……打了个不数。”

不亚于。 明 汪道昆 《高唐梦》:“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 庄生 陈説。”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画船纪艳》:“噫嘻! 钱塘江 上画船风景,诚不数 珠海 灯痕、 秦淮 月色也。”

砰訇

(1).象声词。鸟振翅奋飞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奋隼归鳬,沸卉砰訇。” 吕延济 注:“砰訇,鸟奋迅声。”

(2).象声词。迅雷声。 晋 顾恺之 《雷电赋》:“夫其声无定响,光不恒照,砰訇轮转,倏闪罗曜。” 唐 李白 《梁甫吟》:“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玉女多。”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

(3).象声词。大水声。 南朝 陈 沉炯 《归魂赋》:“其水则砰訇瀄汩,或宽或疾,击万瀨而相奔。”

(4).象声词。狂风暴雨声。 清 方文 《大孤馆阻雪》诗:“行甫及 孤山 ,狂颷復砰訇。” 清 黄景仁 《喜雨》诗:“初响极輣轧,末势犹砰訇。”

(5).象声词。金鼓声。 清 李瀅 《望罗浮歌》:“其间琪花瑶草蔽崖谷,砰訇鉦鼓鸣层巔。”

(6).象声词。车马声。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浩浩帝城中,车马日砰訇。”

(7).象声词。用力敲门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忽听得外面有人打门,砰訇砰訇的打得很重。”

闻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尃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连宵

〈方〉∶连夜

家家户户连宵打场

羲经

《周易》的别称。相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处成功,专 老氏 荣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经履道之终。”

散处

分散居住。 明 文徵明 《<陈氏家乘>序》:“子孙散处,莫详所终。”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譬如父子兄弟,散处异国,仓卒遇於疆场之间,以音声面貌之不相识,奋力鬭争,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那时,在 吴 境内居住着许多 越 人,他们散处在今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岭地区。”

满天

充满或布满天空,形容数量多

满天星斗

雪色

(1).雪的颜色。 南朝 陈 徐陵 《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极望一片雪色,浩无边际。”

(2).指白色。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有一僧,每日在 黼 宅沟中流出雪色饭颗,漉出洗浄晒乾。”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我这万里羁客。”

(3).雪将下时的景象。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冷清清漫天的雪色,镇着死神似的沉寂。”

匝地

遍地,满地

浓荫匝地

三元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入觐

(1).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诗·大雅·韩奕》:“ 韩侯 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郑玄 笺:“诸侯秋见天子曰覲。” 孔颖达 疏:“朝者四时通名,覲则唯是秋礼。”

(2).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唐 白居易 《论于頔裴均状》:“今 于頔 等以入覲为请,若又许之,岂非须来即来乎?”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鞗革金厄,已严入覲之装;袞衣绣裳,行允公归之望。”《明史·忠义传六·蔡道宪》:“时知府 堵胤锡 入覲未返,通判 周二南 摄 攸县 事,城中文武无几。”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记职志》:“督抚入覲时,与恩宴。”

班龙

(1).有斑纹的龙。班,通“ 斑 ”。《汉武帝内传》:“唯见 王母 乘紫云之輦,驾九色班龙。”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向者为老君牧数头龙,一班龙五色最好,是老君常所乘者。”

(2).指鹿。 唐 蜀中酒阁道人 《歌》:“惟有班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题注:“有 许仲源 者,问其诗中班龙珠何物,云为鹿角。”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之二:“ 龙岗 採得班龙尾,一串穿来寄 玉泉 。”

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扶舆

(1).亦作“ 扶於 ”、“ 扶与 ”。犹扶摇。盘旋升腾貌。 汉 王褒 《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明 刘基 《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孙中山 《祭伍秩庸博士文》:“南纪奥区,扶舆磅礴,篤生哲人,树立岳岳。”

(2).亦作“ 扶於 ”、“ 扶与 ”。旋转貌。《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於猗那,动容转曲。” 高诱 注:“扶转,周旋,更曲意更为之。”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 高 注传写脱误,当作‘扶於,周旋也;转,更也;曲竟,更为之’……扶舆即扶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舆猗靡,噏呷萃蔡。”舆,一本作“ 与 ”。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

(3).谓勉强扶持。《韩诗外传》卷十:“ 茅父 之为医也……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后汉书·宋均传》:“以疾上书乞免,詔除子 条 为太子舍人, 均 自扶舆诣闕谢恩。” 王先谦 集解引 沉钦韩 曰:“扶舆盖 汉 晋 人常言。《晋·山涛传》‘遂扶舆还 洛 ’,《刘寔传》‘遂自扶舆冒险而至’,《皇甫謚传》‘扶舆就道’,盖勉强扶持之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 王闿运 《三祭酒鲍太夫人诔》:“观养扶舆,既涕且谈。”

玉京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

标签:新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